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2日电(中青报见习记者朱)“互联网企业出海,应该着重增加对海外市场和海外营销的了解,但传统B2B外贸企业的线上转型难度更大,因为需要应对完全不同规律的线上线下两个市场,重构一整套数字化理念、运营模式和人才组织。”今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坚表示,如何从整体上看待和协调两个市场的关系,是传统外贸企业转型的关键。
数字技术的变革,让“线上”成为外贸B2B企业转型的一个选项。但疫情导致线下展会暂停,海外订单受阻,使得“业务上线”成为必须。
现场,“老外贸人”余瑞科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义乌做了十几年外贸生意的余瑞科,习惯了线下交易。直到疫情期间的一次需求,她才突然意识到互联网的意义。
疫情期间,国外一家老客户急需一批超热枪,但当时国内供不应求。余瑞科几乎动用了身边所有的关系,跑遍了各大工厂的生产线,也没能找到合适的货源。几经辗转,他在网上找到了合适的厂家。从一开始,她就经历了样品邮寄、厂家资质验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质检等多个环节。,最终她得以完成了这批货物的交割,这也让她这个“老外贸人”大开眼界。“网络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商业和投资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线上线下都要走,才能更好的抵御风险。”
虽然疫情影响了国际线下谈判和交易,国际贸易和供应链受到打击,但跨境B2B却呈现逆势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此前发布的《数字化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跨境B2B模式发展迅速,已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主体。预计到2025年,全球近80%的B2B交易将转向线上。
过去“工厂→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贸易链条,正在向“B2B或B2C供应商、工厂→交易平台→工厂(B2B)、零售商/消费者(B2C)等终端买家”的数字化贸易路径转变。
目前,外贸B2B企业正在加速“上网”,利用数字化弹性和供应链柔性对冲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尤其是中小企业,以其交货快、订单小的特点,越来越凸显敏捷、柔性的韧性开发优势。
然而,数字贸易不仅将传统贸易搬到了网上,还包括与贸易相关的宣传、交易、结算等环节。是集数据、数字技术、数字产品于一体的整体转型。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数字化运营人员短缺、数字化生态系统的投入和建设水平不足,都成为他们走向全球化的障碍,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成本。
这需要赋予数字服务提供商权力。跨境贸易数字化服务商PingPong联合创始人卢帅在现场表示,PingPong在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通过提升全球化、数字化、本地化服务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价值。公司以支付场景为核心,全面聚合跨境贸易产业链前、中、后端,加速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要素和资源,积极为外贸弹性发展贡献力量。
他表示,在全球数字化贸易时代,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的角色已经从支付服务演变为数字化综合服务,需要进一步承担起资金流转和保障资金安全的责任,整合和发挥其天然的数字化能力和资源优势,从主要解决资金流动问题,衍生出更多的节点帮助用户拓展全球商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