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B的十大核心问题
问题1
多人决策VS多账户设置
第一个问题是B2B的最重要问题。
2B与2C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多人决策,多人使用。即便是最小单位的B,夫妻老婆店,也是两人决策,两个人也有不同分工。C不一样,使用、决策、买单是同一人。
正是因为企业的多人决策特点,所以做B2B产品,就要首先考虑有没有设立“多账户体系”。
交易型账户设置相对简单,经常我们都会对其进行子母账户设置,也就是说,要有操作人员使用的“伙计账户”;也要有老板账户。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账户,因为这两者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这一点也是阿里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子母账户一开始或许只是阿里为了提高续费率的一个方法,但老板后来的确发现它很好用,因此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不断创新发展。

设置什么账户,没有标准答案,
要根据你的服务具体确定。
问题2
B2B地推的三把枪、四个率
B2B要地推,交易、服务型都是如此,这是由B2B的多人决策特点所决定的。
2C经常通过用户画像来掌握用户特征,2B则很难。用户画像怎么能知道一个企业的关键决策人是老板的小三这种问题呢?所以地推是必须的。

地推有两个重要任务
第一是找关键人。只有地推才能找到企业的关键人,因为企业的关键人不是网络上能找到的,各个企业的部门设置都不一样。
第二是找第二关键人。因为很多企业都是需要多人共同决定要不要使用服务。这种情况下,除了靠人肉地推,别无他法。
但是也不能盲目迷信地推,
这里要说一个
三把枪理论
我们把地推叫手动步枪,打一枪拉一次栓,它的优点是准确、但缺点是慢、不能规模化。所以地推一定要进一步向前走,从手动走向半自动,再到全自动。半自动就是在有限人力辅助的情况下,逐渐向全自动过渡。全自动就是自主操作、自动续费,不再需要我们人肉介入。我建议每个公司要设置这样一个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的客户比例指标,并且观察它的变化。
那怎么解决从手动到半自动和全自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设置好对地推人员的激励制度。要让手动地推的业务员能够分享他拉来客户终生所产生的利润,只有这样,地推人员才有动力去推动客户转向半自动、全自动交易。否则,如果只要一切半自动、全自动了,整个客户就和拉他来的第一个销售地推没有任何关系了,那就没有人再愿意去做半自动全自动的推进了。
问题3
B2B交易条件独特,价格难透明
B2B交易的独特性决定了交易价格透明是难以实现的,B2B价格本身就不该透明。首先是采购交易量不同价格就不会一样,买100双鞋子和买10000双的价格不可能一样;其次是付款方式不一样价格也会不一样,现款现货和预付款和账期付款都有区别;提货地点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提货方式不一样,价格也不会一样。
另外,价格、采购成本都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不能轻易让同行等知晓。这些都是2B的独特性,既然独特,就无法改变,互联网也不能改变它。很多B2B企业会对客户说,通过“去中间化让价格透明”这一点是做不到的,不存在这样的逻辑。
虽然如此,也不能没有网上价格,否则无法实现自动交易,B2B就回到了简单的信息服务,交易双方得在网上聊天、见面,效率很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考虑两个报价方法:第一,把交易条件的种种独特性包含到你的报价体系里面去。第二种方法,“白手套体系”,就是分层报价,和沃尔玛谈与和个体户谈,价格不能一样。要从骨子里放弃对于2B交易价格透明的追求。
问题4
B2B撮合交易的有意义和没意义

本来线下有交易,搬到上线去,有意义吗?撮合交易的关键是搓完了第一把之后做什么。为了撮合而撮合不但没有意义,通常还会付出额外代价。撮合还分真撮合假撮合,严格的真撮合,是款、票从平台上走一遍。但现在很多商业计划书给我们看的都是假撮合,统计口径而已。
真撮合,走钱走票,能够带来真实客户(银行账户和发票抬头),获取真实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这样的撮合才有意义。
问题5
B2B重要的交易形态与核心
获得真实撮合交易的数据的目的在于将其应用于交易。
举个栗子,
我们发现某食品厂每个月买100吨糖,
价格5000/吨,连续三个月购买。
卖糖的一个月卖了10000吨,
5000成交了5000吨,
5100成交了3000吨,5200卖了2000吨。
得到了这些数据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搞团购,让多家采购规模相似同一地区的食品企业以更低价格买入糖。也可以搞拍卖,让糖厂把原来5000吨成交的糖以5100卖出去,甚至更高价格。还可以搞中远期买卖。
PROPERTYSAFETY
特别提醒
拍卖,团购,中远期,三件事的核心是聚,聚是B2B最大价值所在。这三种形态并不是互联网的发明,但因为互联网而变得更具有价值,因为互联网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从而扩大了这些形态的应用可能性。
问题6
B2B体验在于:多、快、好、省
2B、2C用户的用户体验本质是一致的,
都是要围着这四个字展开。

但要把四个字同时做到,无论对于2C还是2B都不可能,都要取舍。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对这四个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里没有标准答案。
同一个行业的两类企业需求往往也不一样,因为他们背后的商人需求不同。SaaS服务对象有大企业和小企业两类,它们的需求不尽相同。不要和中小企业谈快的问题,因为他们有的是时间,但他们往往资金少,而且最缺是商机。SaaS鼻祖,美国的salesforce卖的就是商机,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商机的转换能力。CRM、ERP这些软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就是商机转换工具。
问题7
B2B的平台和自营
阿里巴巴一成功,都觉得做平台才能做大。做了平台,又觉得要维持三公原则,做了平台再做自营就是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怕引起误会。
但与决定做平台还是自营更重要的是,是要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你要自问,是平台服务还是自营服务能对客户的多快好省利益最大化?如果你的客户痛点是快,为了客户利益,你就可能要做自营,当然同样的客户痛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
服务型2B同样如此,所以不要纠结自营还是平台,客户利益第一。
问题8
B2B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单点突破
传统的B2B业务,往往是黑箱操作,将信息成本,物流成本,资金成本等混合在一起,然后以最终的价格来体现。

互联网时代的B2B交易,要想办法把这个三个流的成本重新算清楚。不要求三点都赚钱,而是要先在一个或两个点上获得利润。
服务类B2B也是如此,传统软件企业在销售软件的时候,其实把包括售后服务等在内的所有成本都打包给了买家,整个过程不透明。但我们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的成本和价格对应关系,如此就可以在别人收费的地方提供免费,突破壁垒,同时获得新的盈利方式。
问题9
“判得准”“看得住”“卖得掉”
要做B2B交易,就必须考虑金融。传统线下存在了1000年、2000年的B2B交易中本身就自带金融属性。现实中,除非是100%现款现货,否则剩下的交易都有金融问题。只有有信用期交易,都是含金融的。

一定要做金融,怎么做?只有两种做法。
做金融
一种是“供应链金融”。什么是链,两个环扣在一起才叫链。供应链金融要至少涉及两个交易环节,要有两个交易场景。现在很多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是不对的,以为你买你卖有账期就是供应链金融,但实际上这只是供应的一个环,而不是一条链。
二种是做“货金融”。做货金融关键在于三个词,“判得准”“看得住”“卖得掉”,这三个词缺一不可,顺序不能错。“判得准”是什么?了解物的价值,依靠SaaS、了解抵押物的价值;“看得住”,就是保证货权得在你的手里面。要么守卫大棒子守着,要么海上漂着;“卖得掉”就是要确保最后货不会砸在手里,我们能够迅速卖得掉。
归根结底,做B2B一定要考虑金融问题。要么做链条,要么做货物。
问题10
分级分类管理

第十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
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有点多,
那么就主要记住第一条和这一条。
分级不是内部的事儿,是要像淘宝一样,要做显性分级,让客户知道,打明显标签。
分类分级出于特权特价。特权可以让一些客户具有相对的优先权,比如会员服务,拥有会员意味着可以享受到普通客户无法享受到的服务。特价比较好理解,就是价格更优惠。不过传统企业对特权理解不够,过于喜欢谈钱。
企业如何获得更高的等级?要出力出钱。之前传统企业比较能接受的是买的多级别高,“出钱对应特价”。阿里巴巴的创新在于,先不谈钱,我给你的是特权,要你的是为平台出力。企业为平台出力,也能获得特权特价。
最后是可进可退。淘宝当年没有做可进可退,它是把等级设成了只进不退的红心-钻石-皇冠-金冠模式。但支付宝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可进可退的,因为它的会员等级就是信用等级。
总结
这几点对于交易型B2B是完全适用的,1、2、6、7、10适用于服务型B2B。
和2C不同,2B的特点是多账户,多决策;2B业务一定要做好分类分级。
B2B的春天来了,且快进入夏天,但这不是好事情。行业变热,意味着会有更多人和钱进入。大家如果有先发优势,要快点把壁垒建构起来。哪些可以构建先发优势?多账户体系,客户分类分级,有了这些,你的客户才会对你产生粘性,很难被其他平台挖走。尊重客户属性,增强客户粘性,这十个方面,1,10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