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保一岗双责,未完全落实。
一是内江市大部分县(区)未能按照《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的要求,将固体废物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二是应该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的枥木镇污水处理厂至今未建成;列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29个项目中,16个未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业主管部门不明确,存在多头监管、主体错位的现象;全市规划建设的7个产业集聚区,只有2个按要求在园区内建设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成后不能保证稳定正常运行。
三是城市餐饮油(煤)油烟污染专项整治效果不佳,职能部门处理不及时,群众投诉集中。
2.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第一,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行政处罚存在区域不平衡,对散小企业的监管失之于宽和软。2016年,威远县环境行政处罚金额占全市70%左右。市本级和其他县(区)的处罚情况与实际环境问题不符,严管重罚的氛围尚未形成。2016年“双随机”任务共检查467户,未查处1起环境违法行为。
第二,环境影响评价法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威远县、资中县城市总体规划、内江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未依法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成渝钒钛工业项目所在的连洁工业园区应在2014年底前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但此项工作至今未开展。
未经批准擅自建设政府投资项目的。2011年至2016年,全市约三分之二的政府投资项目未办理环评手续。现场检查发现,工业园区环保措施落实普遍较差,建设项目环保验收较差,久试不试、先试后投问题突出。环保违法建设项目清理整改不规范,存在分类处置不当等问题,整改规范后续工作未全面落实。
三是景区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白云山-冲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多年未依法迁出或拆除冲龙山片区核心景区内的农家乐和游乐设施;白云山地区管理主体不清,职责混乱。景区管理机构长期未有效履行相关管理责任。
3水环境形势严峻
一是地表水环境质量仍在下降。2016年,全市2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仅为13.6%,较2015年下降了21.4个百分点。纳入省级考核的乌龙河、龙场河、威远河(中下游)水质不达标,威远河仍为劣ⅴ类,大清流河、小青龙河、乌龙河水质下降未达标,纳入监测范围的五湖中龙江水库、黄荷贞水库、宋林水库水质不达标。
二是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亟待加强。市中心城区二水厂花园滩水源和隆昌县古玉湖水源保护区未按要求报省政府批准。其中,花园潭水源保护区范围管理不规范;隆昌县谷雨湖水源保护区内仍有居民生活和农家乐经营活动。截至目前,内江市、资中县、隆昌县尚未划定和建设备用水源,威远县备用水源水质不达标。2016年,全市乡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仅为62%,位居全省倒数第二。
三是黑臭水体整治进展缓慢。全市11个黑臭水体中,只有谢家河和小青龙河已启动实质性工作,其余都在筹备阶段。现场检查发现,谢家河整治效果极不显著,沱江谢家河汇流处附近出现死鱼。
四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多。全市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44家,仅9家完成搬迁关闭;全市仍有11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没有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实地检查发现,由于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措施不完善,内江小韩养猪场、廖永健养殖场存在粪便渗漏或偷排现象。
五是部分工业企业废水排放不稳定达标。现场检查发现,隆昌杜英羽绒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山川精密焊管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尾水六价铬指标不稳定达标。
六是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目前,该市已建成19万吨/日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平均运行负荷仅为77%,污泥含水率超过80%。现场检查发现,由于截污干管建设滞后,东兴区万达小区生活污水通过临时管道直接排入沱江,威远县城南新区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威远河。
七是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截至去年底,内江市规划建设的100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24个未建成,已建成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实地检查发现,截污干管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松散,运行效果不佳。
4大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空气环境质量有待改善。2013年以来,内江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0.089毫克/立方米和0.058毫克/立方米,分别比标准值高出27.14%和65.71%。2015年和2016年,空气质量在全省21个市州中分别排名第17位和第13位。
二是城市扬尘污染依然突出。现场检查发现,部分主管部门工作力度不够,威远县连洁、延陵等工业园区、清溪湿地公园、河坎街拆迁工地防尘抑尘设施管理和建设不到位,扬尘污染问题突出。
三是部分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2016年,全市废气重点污染源达标率仅为68.8%。检查中发现,成渝钒钛公司烧结脱硫设施不稳定,焦化车间、钒钛车间存在无组织排放现象。韦伯新宇有限公司部分脱硫、脱硝、防尘等污染治理设施尚未建设,部分砖厂废气直排。
第四,焚烧秸秆和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场检查发现,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有秸秆焚烧痕迹,市中区敬民镇、威远县半边街、河北街夜市生活垃圾随意焚烧。
固体废物污染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第一,生活垃圾处理存在很多问题。内江垃圾填埋场现址位于规划城市建成区,恶臭扰民问题突出,暂存渗滤液约3000吨;资中县无渗滤液填埋场在线监测设施:威远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在线监测设施长期不正常,渗滤液运往荣县处置,沿途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隆昌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在线监测设施不正常工作,临时渗滤液超过4000吨。
现场检查发现资中县垃圾填埋场坝体存在渗漏,渗滤液处理系统部分设施闲置,反渗透膜处理设施管道未关闭。
部分乡镇生活垃圾场环境问题突出。现场检查发现,资中县龙江镇川民村7组垃圾场、新桥镇文化村垃圾场、威远县香溢镇土桥村垃圾场未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渗滤液污染周边土壤和水体,群众反映强烈。
二是资中县磷石膏堆场存在重大环境隐患。四川银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磷石膏堆场量大,占地广,未建“三防”设施,未开展环境监测,环境状况不明。
三是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进度严重滞后。根据国家要求,内江市应在2011年底前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目前该项目尚未开工。每年产生的医疗废物都运到泸州处理,环境风险大。
四是“牛棚子”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东兴区檀南镇、檀木镇、隆昌县双凤镇(又名“牛棚子”)废旧塑料回收、分拣、加工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检查中发现存在无证经营者非法回收医疗废物的问题。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部分企业经营者违法从事废旧塑料加工生产,辖区内秦安河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6 .结构性环境问题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2016年,全市第二产业占比超过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4个百分点。火电、钢铁、水泥、陶瓷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占比很大。
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市内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区附近。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已在《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区内;渭源县周边布局了大量陶瓷、玻纤、焦化等高污染企业,形成了污染围城的严峻局面;鄢陵工业园与威远县相连,产城重叠导致环境投诉日益增多。
第三,转型升级压力大。2016年,内江市服务业比重分别低于全国26.4个百分点和全省20.2个百分点,居全省倒数第一,转型升级压力大。全市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高,能源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短期内仍将居高不下。内江作为老工业基地,“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进展缓慢,产业结构调整没有明显起色。
截至2017年4月20日,内江市已查处9起,处罚7起,处罚金额9.3万元。其余两起案件正在处罚程序中。此外,责令停产1家,关停1家,移送公安局1家,行政拘留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