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为了提振国内商用车市场的低迷氛围,我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以促进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企业研发热情高涨,带动了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行业的繁荣。
从客车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各地对混合动力公交车的需求旺盛,原因不仅在于其成熟的技术,而且由于其相对较低的采购和使用成本,使得公交企业更容易接受。此外,政府提供的补贴政策也对混合动力公交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每辆20万~35万元补贴。这进一步刺激了公交企业更换此类车型。
纯电动公交车和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因电池成本和质量问题受到一定限制。尽管它们能获得高额补贴,但仅适用于小规模运行。然而,这一现象在7月份的新能源汽车表现中得到了明显体现,环比分别增长14.3%和5.8%,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这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抢眼的数据。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近发布的新数据,尽管国内汽车产销总体出现下滑,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然保持增长,并带动了车市向新能源转型的步伐。这一趋势延续了今年7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4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这一数据似乎表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火爆态势已经成为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常态。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可分为三大阵营:传统自主品牌、外资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传统自主品牌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比亚迪、上汽荣威、北汽和奇瑞等企业,从低端车型切入新能源市场,并向中市场渗透,自主研发三电技术,打造全新新能源平台。外资品牌凭借研发和资金优势开始发力,目前主要以合资形式进入本土市场,如大众与江淮、宝马与长城、奔驰与比亚迪等,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和资金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后来居上。造车新势力大多不具备核心技术,如蔚来、小鹏、威马、理想等少数企业实现量产交付,销量都未超过2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