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中国成功研制生产了一种新型消防头盔,其外形美观,结构设计合理,具备多种优良性能。该头盔采用单筋陪衬式,聚碳酸酯注塑成型,内腔宽敞丰满,前额呈“八”字型,既增强帽壳刚性,提高抗冲击性能,又减轻重量。此外,部分帽壳上还贴有荧光识别标志,便于消防员在黑暗环境中或夜间互相寻找和联络。
印度洋一些岛国利用椰子壳制成的头盔,经久耐用。荷兰阿姆斯特丹应用科学研究所曾对世界各国头盔进行冲击试验,结果显示,结实、牢固的椰壳头盔在抗冲击方面胜过其他材料。自1935年以来,用于抵御火焰和辐射的高能热源的消防头盔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消防头盔,该头盔具备减震功能,并可与阻燃头罩配合使用。
消防头盔的使用说明:使用者请根据自己头型选择合适的消防头盔。使用前,先将消防头盔面罩镜片向头顶方向掀开,手指拉住佩带两侧,往两侧拉开,使开口扩张。将消防头盔前倾,头部前额先戴入头盔,使头盔完全戴入。戴上头盔后,将头盔前后左右摇动,使头部佩戴舒适。将佩带调整到适当位置后将插扣插好,确保连接牢固。消防头盔的防护特性包括减震,部分头盔内设有皮套或后沿软体,以保护头部。
消防头盔的检测周期通常为一个月。如果检测结果合格,则可继续使用。但如果有一次检测不合格,则整个批次将报废。在后来的设计中,减震的设计被融入消防头盔内部。19世纪初,法国钢制头盔内置了一个皮套作为衬体,以保护头部。德国消防队进一步将减震设计加入头盔,而中国消防头盔国标规定头骨各部位与头盔之间至少要有3厘米的缓冲空间,帽圈内部还增加了舒适的弹性缓冲层。
在故宫消防队装备的头盔上,镶嵌了一条龙,既象征皇权,又具有减震作用。消防头盔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防护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