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膏的煮制过程中,特别是在末段糖膏阶段,晶体含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此时,母液浓度较高,但纯度较低,因此糖膏非常粘稠,结晶速度非常缓慢。为了顺利地完成结晶任务,普通煮糖罐已经无法胜任,需要将此糖膏移入助晶机内进行助晶。助晶原理是依靠温度的降低来维持或提高母液的过饱和度,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晶体与母液充分接触。
分蜜是利用离心机快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将糖蜜甩出去,而蔗糖晶体则因筛网的阻挡而留在筛篮里。为了实现这一过程,甘蔗压榨车(即“糖车”)的形制和规格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甘蔗压榨法被后人称为“牛拉石辘”。
牛拉石辘的工作原理是轴端凿有相互配合的凹凸转动齿轮,两轴的合缝处需要又直又圆,这样缝才能密合得好。1786年,马格拉夫的学生F.K.阿哈尔德在柏林近郊试种甜菜成功,实现了从甜菜中提取蔗糖并开始进行甜菜的选择和育种工作。1799年,阿哈尔德发表,宣告可以用甜菜制糖。1802年,阿哈尔德在东欧西里西亚附近的库内恩建立了世界上座甜菜糖厂。同年,俄国也建成一座甜菜糖厂。1811年,法国又建成一座甜菜糖厂。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建厂,甜菜制糖业很快兴起。1810年,俄国的甜菜糖厂已达10座。1824年,乌克兰开始建立甜菜糖厂,此后15~20年间,已发展到67座,乌克兰遂成为俄国的主要产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