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冬季雾霾天气逐渐增多。雾霾天气导致光照不足,大棚内的气温和湿度都较低,这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保障温室大棚内的生长环境。
首先,为了提高大棚内的保温性能,我们需要采取保温增温措施。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利用保温材料来增加大棚的保温性能,如使用优质的保温膜、保温砂浆等。
2. 保持棚膜的清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并采取增光补光措施。
3. 减少灌水量,降低棚内湿度。
4. 加强病害监测,及时防治病虫害。
5. 瓜果及时采摘,减少营养消耗,并适当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除了以上措施,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建筑技巧来优化温室大棚的建设。例如,在温室大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为了便于提高土温,建造半地下式畦面。在建造大棚的时候,室内畦面建造成低于室外地面30-40厘米,这样室内的土温降低比室外慢,保温作用较好。
2. 加强温室大棚墙体和后坡的厚度。实践证明,要想抵御冬季的灾害性天气,温室土墙体底宽应达2米,上宽应达1.5米,呈一梯形。在温室周围挖寒沟,沟内填炉渣、稻壳等,盖严沟顶,保持沟内干燥。若砌砖墙,厚度应不少于1.2米,即内50厘米为吸热层,中空80厘米,内填打成捆的麦秸,作为隔热层,外18厘米作为防寒层。冬季后墙外还应再靠30厘米厚的玉米秸。
3. 设置温室大棚后坡仰角。一般情况下,后坡都是面朝北。后坡仰角建成45度左右,可以增强后坡的受光蓄热能力。
4. 浇水技巧。浇水不宜过多,尤其是冬春季节温度较低,棚内植物蒸发较慢,需水量相对减少。浇水要灵活,晴天浇水应适当,阴天少浇或不浇,风雪天切忌浇水。
5. 选择合适的土壤。有些地区的土壤粘度很低,不能用夯实的方法建墙,这时可先在土中搀入一定量的麦秸和泥,做成土坯,待土坯干后,睡土坯墙。这是因为晴天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容易干旱;而天气由晴转阴时,气温下降,水分蒸发减少,因此水量要减少,间隔时间要长。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温室大棚内的生长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保温增温、减少灌水量、加强病害监测、瓜果及时采摘、设置后坡仰角等。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温室大棚的建设技巧,如加强温室大棚墙体和后坡的厚度、设置温室大棚后坡仰角等。最后,选择合适的土壤也是十分重要的。总之,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保证温室大棚内的植物生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