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医药电商前进步伐受阻

   2023-09-26 310
核心提示:事实上,在流量获取上,叮当快药并不占据优势,依靠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O2O平台获取流量的方式也加重了自身获取流量的成本,价格上叮当快药声称有药品议价的权利,但具备议价能力的医药电商不在少数。发展多年的线上到线下,进攻势头缓慢,主要与O2O医药电商模式、市场变幻莫测、波涛汹涌有关。随着互联网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人都想在这一块领域获得好处,在O2O医药电商领域不乏有强大的竞争者,叮当送药虽然在O2O医药领先,但O2O医药电商自2015年大爆发以来仍处于探索期,市场格局、市场环境对叮当快药不是很友好,而且


  艾媒网数据显示,中国医药电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六年来,销售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5.5%,医药电商在医药终端市场的占比也达到37.6%。

  2017年,农行三证审核陆续取消,医药电商门槛进一步降低。在资本层面,热钱激增。2018年1月29日,医药电商当当快药宣布获得软银中国5000万美元投资。截至2017年底,医药O2O头部企业当当快药的活跃用户环比增长6.04%,位居医药电商榜单第一。在医药电商竞争残酷的当下,作为医药电商的先行者,当当快药的确受到了大量用户和资本的关照,但在看似繁荣的当当快药背后,却暗流涌动。

  据悉,在2017年12月22日从仁和药业分拆出来之前,丁当快药2016年亏损508.6万元,2017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89.9万元,其医药O2O领域号称国内首家提供“1小时送药”,配送服务因融资中断而暂停。对此,线上到线下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虽然丁当快药发展前景良好,但隐患依然存在。

  目前,医药行业虽然出现好转迹象,但“看病难、开药难、药价高”,整体形式仍不乐观。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印发2020年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的通知》显示,政策还鼓励“网店取药,网店发货”的新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丁当快药为代表的线上到线下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但光明的未来并不是毫无瑕疵的。

  首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当快递医药的整个商业模式。按照仁和药业董事长杨文龙制定的具体模式,“线上当当快药平台与线下当当智慧药房相结合,当当快药平台提供7*24小时、28分钟送货到家、核心区域专业药师24小时用药指导等极致健康服务”。但现在看来,当当网快递医药O2O的送货上门还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并没有真正解决用户急需和方便买药的痛点。

  目前,当当快递医药的自营店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对于一线城市的用户来说,大城市药店密度很大,楼下超市可能会买到急需的非处方药,所以用户对送药到家的时效要求很高。然而,由于自有配送站点不足,以及免费配送承诺带来的高额配送成本,当当网快递医药越来越难以落实“28分钟到家”的配送承诺。

  对此,已融资的当当快递医药声称:“资金应主要用于现有城市药店网点的加密,缩短配送距离,保证服务质量。”但要想彻底解决行业内分发效率低、用户体验差的弊端,靠5000万美元是杯水车薪。

  其次,获客难,严重阻碍了当当快递医药的进步。按照当当快药最初的思路,我们依靠免费的送货上门服务获取更多的用户粘度,从而利用大数据对接智慧药店,实现用户变现。然而,其线上到线下的缓慢发展未能给丁当快药带来更多的流量,导致整体布局进展缓慢。

  对此,丁当快药也采取了补救措施,通过门户广告、社区营销、关键词优化等方式引流,但目前流量端口已被医药品牌和平台商控制。而且很多医药电商也开始在内容营销和社区营销上继续发力。健康测评、漫画科普、专业科普层出不穷,线下也有很多免费健康服务、免费义诊的客户。这样很难获得更多的流量。

  再次,盈利药物单一,后续耐药风险不足。根据JD.COM宅急送、UU跑腿等平台提供的数据,“送药到家”的需求主要是感冒药、退烧药、止痛药。这些药品单价比较低,加上送货上门的成本,平台赚的利润少之又少。2017年当当快药数据显示,女性急诊用药领域避孕药品占比45.44%,男性用药领域占比65%。数据显示,当当快递医药的营收主要集中在保健品领域。

  另外,加盟药店攻不下,当当快递医药快速扩张无望。对于线上到线下,加盟模式是低成本扩张的最佳选择,但单从合作药店的角度来看,加盟模式难以为继。首先,市面上的药店几乎都属于连锁店,药品安全的把控并不依赖于当当快递给的企业资源。其次,在药店销售方面,当当快药本身没有足够大的流量出口,未能帮助药店拓宽购药人群的辐射范围。相反,加入其中的药店很可能要承担高昂的配送成本。

  O2O医药电商可能会成为过去式。

  当当快递医药CEO王立成曾表示:“当当快递医药晚上的订单很少,根本无法覆盖人员成本,但仍坚持24小时送药。”当当快递医药即使亏本也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按照王立成的说法:“当品牌效应建立后,用户增加使用次数后自然会找到价值点。”但是,O2O医药电商不是外卖平台。从模式本身、市场环境、市场格局来看,O2O医药电商可能会成为过去,很难实现王立成的战略愿景。

  从模式本身来看,O2O医药电商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来解决药品配送的时效性。O2O医药电商模式的逻辑类似于闪送、uu跑腿、滴滴打车等O2O平台。顾客在APP下单,附近药店抢单,然后送货上门。这种模式的成功是建立在覆盖面广、客户订单频率高、单价高的基础上的。但是O2O医药电商行业的现状是客户订单数量少,客户订单频率低,带来的成本与日俱增。

  仔细算了一下,根据目前行业内经销的感冒药、高血压药等药品,大部分订单都集中在50元。按照目前药店平均30%的毛利,利润很难超过15元,但企业付出的成本远远超过15元。

  从市场环境来看,留给当当快递医药的商机已经不多了。第一,处方药是医药电商最大的蛋糕。据业内保守估计,网售处方药市场规模3000亿待开发,利润远高于非处方药。这是一个1000亿的市场。但由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空白、处方药所需的特殊物流配送条件不完善、医院担心处方外流影响自身利益等原因,处方药仍是医药电商的禁地。

  其次,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流通环节不仅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而且销售渠道也被医疗机构所垄断。目前老百姓买药的重要渠道还是医院,通过医院可以采取医保卡报销的形式,比市面上大部分药店便宜。

  第三,消费毒品的主要人群是老年人,但他们不会支付家里的送药费用。他们一般选择囤药,更倾向于线下门店买药。能选择“送药上门”的人,其实是患者中极小的一部分。他们病得不重,恰好家里没有药。

  从市场格局来看,医药电商市场集中度趋势明显,流量已经被头部平台控制。比如阿里已经把天猫医药馆的业务收入囊中,成立了阿里健康大药房,而JD.COM则涉及自营药店、医药O2O、医药批发等业务。除了阿里和JD.COM,其他医药电商包括云南白药、碧生源、同仁堂、仁和药业等都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未来还将继续主导市场。

  从交通工具来看,线上到线下,一个快叮当药,没有优势。一方面,O2O送药模式是即时配送业务的一个分支,低频送药显然无法支撑一个O2O平台。另一方面,如果后续的叮当快药换成收费配送模式,那么相比于顺丰速运、uu跑腿、闪送等代买代送的综合平台,在业务覆盖和配送速度上与这些快递平台有差距。说白了,叮当快药的免费模式有优势但需要付出高昂的分销成本,而选择付费分销则没有竞争力。

  前方波涛汹涌,只有小心谨慎,才能扬帆千年。

  发展多年的线上到线下,进攻势头缓慢,主要与O2O医药电商模式、市场变幻莫测、波涛汹涌有关。在里面行驶的当当快递医药有危险。在获得最终融资之前,一度传言当当快递医药将砍掉O2O业务。业内也普遍认为,线上到线下,也就是当当快递医药,只是传统门店服务的延伸,具有盈利性和竞争力。所以当当快递医药现在每一步都要非常小心。

  首先,是时候真正考虑免费送药上门是否可行了。目前当当快递医药采用的是自建配送团队送药上门的模式,既符合国家规定,又避免了第三方配送的破损、更换等问题。但在配送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会制约其扩张速度,如果28分钟内准时免费送达,能否留住用户是个问题。用户习惯性去药店买药,尤其是老年用户。送药到家是否是刚需,还有待定论。

  此外,是时候考虑自己的优势在哪?新零售虽然说是医药电商着重发展的方向,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用户消费需求,通过商品推荐、组合等模式能让平台获得诸多的好处,但是对于O2O医药电商而言,用户只有在有被动需求的时候才会打开APP,用户粘性并不如其他新零售分支那么明显。而且一般来说,上门送药如果没有相对于实体店在价格和服务上具备优势,患者也不会对此买账。

  事实上,在流量获取上,叮当快药并不占据优势,依靠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O2O平台获取流量的方式也加重了自身获取流量的成本,价格上叮当快药声称有药品议价的权利,但具备议价能力的医药电商不在少数。

  随着互联网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人都想在这一块领域获得好处,在O2O医药电商领域不乏有强大的竞争者,叮当送药虽然在O2O医药领先,但O2O医药电商自2015年大爆发以来仍处于探索期,市场格局、市场环境对叮当快药不是很友好,而且自身仍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叮当快药在未来的道路还是应该小心使得万年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red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