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反应性开启服务业文化》一书的后记中,提到将策划新书《供应链优化应对工业互联网早期瓶颈》。但在申请号的时候,该书因为触及了很多概念,包括服务业文化、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等,所以被临时放置,但未能获得书号。
物联网技术与服务业文化
物联网技术:涵盖范围广,包括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云计算、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互联网技术、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其实这些技术很难用简单的定义表达清楚,所以我在讲物联网技术的时候,也是用物联网技术这个通用术语来指代。但物联网技术这个词所指的概念和内涵,会随着传播对象和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总的来说,物联网是各种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在blended平台上,我们构建一个生态(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平台上有不同的利益),在生态中应用不同企业组成的数据,根据历史模型和数据概括的模型,形成一个全新的服务,构建新的商业生态。
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新商业生态不同于工业文化时期的文化。在这种新生态下,服务是主要特征,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服务业将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服务业的供给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的瓶颈。服务相关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将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另一种表现)。所以我把未来的文化形态命名为服务业文化。
服务业文化的技术基础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推动服务业从工业文化向服务业文化反应。
服务业文化是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后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服务业文化的描述属于物联网技术的影响。
服务业文化的描述是未来所有商业活动的总纲,包括B2B、工业互联网、共享经济等。,可以看作是服务业文化的一种商业形态。
1.设备联网。
2.数据通过网络收集在一个平台上。
3.应用平台上的数据构成了智力和发明价值。
4.在平台上形成生态;5.向服务转型。
6.平台赋能生态会员企业。
工业互联网、B2B和供应链管理
工业互联网和B2B是未来商业的主要方式,所以工业互联网和B2B必须符合服务业文化的商业特性。
对工业互联网有多种理解,一种是理解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差异,那么工业互联网必须契合服务工业文化的特性。
当然,也有人把工业互联网理解为B2B电子商务。
B2B电子商务的概念,国内大部分人都知道B2B是阿里B2B撮合的主要形式,所以很多机构都把撮合作为B2B的初始形式。
B2B/B2C网站加速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流动,也倾向于加速信息向企业上游(供应商)的流动,所以促进了央企与上游供应链的合作,与上游供应链的合作传递未来原材料的需求信息,进而要求APS系统获取未来需求的物料需求。
所以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后,构建了以央企为主体的供应链协同生态系统,央企实施供应商管理系统、供应商协同、高级调度系统,从而优化了以央企为主体的一系列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效率(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好的服务)。国外较少提到B2B的概念,更多的是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中央企业建立的供应链体系的质量控制是通过企业内部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向供应商的输出来完成的。所以在这种形式下,物联网技术并不是必须的。随着B2B的发展,会经历撮合、交易平台、价值平台等阶段。
就B2B平台而言,在交易平台阶段,交易会在平台上完成,平台供应商的控制力没有企业和供应商那么强。为了保证平台上买卖的产品质量可控,需要对平台上产品的消费、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追溯,这就需要物联网技术在消费、运输、销售各个环节获取可追溯的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保证质量的发散。所以物联网技术是B2B交易的质量保证,B2B平台交易形态和价值平台形态的阶段是产业互联网。
在实践中,工业互联网是基于B2B平台优化产业,完成产业整合。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首先要打造央企主导的供应链体系的很多功能,比如供应商协作、APS等等。协作的基础是方案,所以APS是供应链的中枢功能,是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根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