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一凡
当马云用动情的语气告诫员工:“如果我们的客户都倒下了,我们就见不到下一个春天的太阳了!”今年夏天以来,“准备过冬”成为中国企业中最主流的声音。
从各方统计来看,传统行业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2008年上半年亏损企业1.07万家,亏损面19.6%。但广东工业企业亏损面达1.1万家,占全省工业企业的26.0%,企业亏损面同比增长49.3%。当这股寒潮迎面袭来,作为“被绑在同一条船上的蚂蚱”,B2B电商企业当然不好过。
受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影响,据了解,目前阿里巴巴会员续约率正在降低,另一家知名B2B企业生意宝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将低于30%。B2B企业和传统行业命运相同。
或许也是扩大和提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契机,让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二百年前,诗人雪莱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寒冬来袭下的B2B平台想要顺利“过冬”,至少有几件事要做。
第一件事就是和中小企业共度难关。当中小企业面临来自宏观环境的诸多挑战时,销售渠道的开拓、成本的降低和管理的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B2B网站应帮助中小企业打破地域界限,依托互联网形成虚拟集群,通过基于网络的分工合作构建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或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过去靠低生产成本取胜,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渐被淡化。在当今的全球贸易中,更多的盈利因素来自于设计、采购、物流、销售等环节。中小企业倾向于“专业化盈利”。B2B企业不妨有针对性地开发“专业化”产品和服务,让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组合,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制造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产业价值链转移,实现产业升级。
第二件事是巧妙运用“政府牌”,打造区域优势。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地方企业的利税。在当前环境下,国内外贸集中的地区受到重创,尤其是江浙一带,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扶持本地企业的措施。如果B2B企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建立和推广“特色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地方企业走出困境,三方将形成共赢局面。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与B2B企业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完善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还可以填补地方网站服务范围过于狭窄的缺陷。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可以找到相对安全的电子商务平台,从而有效拓展国内外市场;至于B2B平台,可以通过政府的信誉和渠道,快速进入某些行业的终端客户,利用资源的垄断地位,在当地市场设立进入壁垒,为自己获取区域竞争优势。B2B平台与政府的合作项目可以包括试点示范企业的遴选、培训和培育,举办采购商与当地中小制造企业的采购会,帮助当地企业在电商平台上快速形成产业集群等。
第三件事是顺势在海外市场淘金。目前,许多在中国设厂的企业已经转移到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经营成本更低的国家。一直针对中国本土企业的B2B平台,应该对这种现象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及时为东南亚、南亚的供应商推出新业务,为海外的中小企业出口中国提供服务,在全球市场推广。
第四件事是创新“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据统计,目前中国只有30%的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甚至这30%的企业也不完全依靠网络的信息进行交易——B2B企业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必要时,B2B平台应通过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物流、支付、保险等与贸易相关的配套服务。
为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商业形态,电子商务可能会升华到电子商务服务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