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行业信息化解析-生鲜B2B

   2023-06-22 780
核心提示:作为龙头,Meicai.com需要建立自己的生鲜农产品B2B交易标准,规范从下单、支付、直采、采购、品控、干线物流、配送、验收、售后的线上标准化流程,并注入自身优势形成行业壁垒,最终重新洗牌市场,推动行业进步。宋将目标用户改为两批市场,是因为农贸市场的摊主需求菜品种类太多,采购单品数量少,农贸市场地理位置过于分散,站点蔬菜配送成本高,部分市场需要租用店面。以上是一个用纯互联网思维做产品的农业营销信息化模式,从线上到线下。在销售端,有一批自称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还有一堆做线下农产品交易,靠小程序和app翻身
(1)背景介绍

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都在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行业。但是,在农业里,一切还是那么纯粹,一切还是那么简单。时间线似乎停留在那一刻。那一刻,信息化刚刚进入各行各业,那一刻,ERP、OA等管理软件盛行。

但仍有很多人不服天命,想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农业,想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上建功立业,但最后都失败了。归根结底,只剩下一个方向,就是农产品的销售端。在销售端,有一批自称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还有一堆做线下农产品交易,靠小程序和app翻身的新兴企业。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新形式,一种新的农产品销售路线,俗称生鲜B2B。


产销对接

在这条路线上,2014年是第一年,以美菜为代表。com、链农、宋小菜、一亩田,每一家都在进行试错演练,不断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经过四年的摸索,几家公司都打通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有的成了炮灰,但都有温水煮青蛙的风险,越煮越接近死亡,都成了别人的嫁衣。

(2)卖农产品的老人——一亩田(2020年战略方向调整,有兴趣可以在微信群里联系相应人员)。

一亩农田是农业领域的老人。2011年,他开始运用互联网思维,效仿1688,搭建农产品B2B网上商城,试图打通生产直销、对接基地、农村合作社、代理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对接批发商、大型超市、餐饮行业的平台。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花了很多钱教两端用户慢慢体验农产品网上交易。烧完自己的钱,只能裁掉传说中的几千人,把辛辛苦苦培养的用户交给美菜、宋小菜、链农等后起之秀。一亩田的业务战线只能收缩到两端提供交易撮合,收取撮合费, 而不是之前的大平台思维。一亩田可以说是一只即将被煮熟的青蛙。


一亩田商场

一亩田战略失败的原因可以总结如下:

跟上美团携程等地的地推模式是薄利农产品行业的冒险之举,成本要求太高。更不幸的是,那几年资本市场的资源全部投入到衣食住行的C端用户,没有太多的富余产能。

中国农业的分散是一个永远不能忽视的因素。推地可能是中国小农经济下最适合的,是针对小农经济的游击战。但过度分散必然导致大量资源的重复投入。

教农民用APP,价值不大。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那些年,教农民使用APP可以给平台带来大量的流量。但是农民毕竟散漫,农产品质量不可控,对原有的贸易方式有很强的依赖性,对平台价值不大。

忽视群众的力量和忠诚。老话说,云成也萧何,拜萧何。一旦农民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就会帮企业做宣传,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这个所谓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帮助农民扩大销售。销量越多,农民的议价能力就越高,可以增加收入。

所以从一亩田的体验出发,农产品的产销要衔接,生产端短期内只面向生产基地,保证稳定和忠诚度。pin端也需要简化,不能面对太多目标用户。这些都将在互联网下半场实现职业发展。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一亩田为生鲜的互联网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像淘宝和JD.COM为跨境电商做出了贡献一样。

(3)农业营销独角兽和“JD。COM接班人”——美菜。com。

成立初期,美菜。com为JD.COM树立了标杆,想成为JD.COM在农业生鲜B2B领域的接班人。所以它的采购、分拣、短干线物流、仓储、配送都是自己建立的。作为农业JD.COM,它在资本市场上也很受欢迎。

美菜。com无疑是生鲜配送行业的佼佼者和领军者,但同时也是温水中的青蛙。

首先,美菜。在分销方面,com并不完全像JD.COM。很多司机都是人带进来的,很难控制。运营初期真的是到处催司机,送货也是一拖再拖。后来成立了独立的配送公司,也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因为配送车辆并不全是美菜,也没有完全照搬JD.COM模式。生鲜配送在于两点,一是新鲜,二是及时,及时保证新鲜的需求不大。所有的自投成本都很高,好在10月10日并入了大款。

其次,非标蔬菜的介入。食品配送有很多标准品,标准品很容易做,但蔬菜比较难做。这也是美菜在创业初期在一批市场采购的原因。随着生意的深入和春夏秋冬的交替,本地菜满足不了本地需求,及时补充外地菜是冬季的重头戏,冬季卖一批货就地采购成本太高。所以美菜也需要充分发挥云南和甘肃的常年原产地价值。盲目依靠卖地和合作供应商,全国的产区分布少,也会限制所有品类食材的上限。毕竟, 餐饮业还是需要蔬菜配肉的。原点布局也是温水。

最后,要加快标准建设。淘宝和JD.COM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商品线上交易的流程标准,而农产品流通的线下标准已经有了。作为龙头,Meicai.com需要建立自己的生鲜农产品B2B交易标准,规范从下单、支付、直采、采购、品控、干线物流、配送、验收、售后的线上标准化流程,并注入自身优势形成行业壁垒,最终重新洗牌市场,推动行业进步。否则它将永远在温水中。

(4)农业营销“刘备”——宋·蔡晓

宋是我眼中最大胆的企业。他们产品的目标用户是可以改变的,有点像刘备,换主人,然后慢慢潜伏,最后想办法当皇帝。

宋最初的目标用户是农贸市场,与美菜也是垂直划分。以避免直接竞争。宋将目标用户改为两批市场,是因为农贸市场的摊主需求菜品种类太多,采购单品数量少,农贸市场地理位置过于分散,站点蔬菜配送成本高,部分市场需要租用店面。第二批市场对宋的好处是用户对食品类别的要求较少。与农贸市场相比,宋能把更少的项目做得更深更细。以“宋土豆”的土豆为例。3月广东土豆价格便宜,4月福建土豆上市,5-6月江浙土豆上市,6-7月山东河北等中原土豆上市, 其次是内蒙古和东北甘肃土豆。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全国不同地区的土豆供应,由于产地的不同,土豆的口感也不一样。再加上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土豆可以做成单品。


皮尔市场

最近宋拿到了一笔中等规模的基金,想完成上游供应链的数字化,但是没看到动作。它没有签约生产基地、家庭农场,也没有对物流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是静静等待,静静等待,等待荆州。不轻易安家无疑是对的,因为全国只有一家公司面对二批市场和农贸市场,只做非标蔬菜。在没有出价,没有奋斗的当下,持币待荆州,并非良策。

所以,宋的温水并不是来自其自身的战略决策或资本市场,而是来自以下几点:

随着第二批市场的消亡,传统的农产品批发链正在逐渐扁平化。大城市二批市场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消亡,也就是说宋的用户在消亡,除非他们有勇气跳过大城市去三线城市,顶住用人单位的压力。

在资本市场欢腾的压力下,宋目前还没有做到全品类,只是几个单品。如果管理层趟这浑水,要求其马上拿下“益州”,恐怕就不是广积粮,慢慢称王的刘备了。毕竟资本最近日子不好过,高抛之后想撤资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基因有限,作为一家想用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公司,需要放下一些包袱。一直以来各行各业都很难,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先解决了衣,后解决了住,行,吃也只是在餐厅,并没有进入家庭餐桌。目前“互联网加工业”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已经从服务业进入农业和制造业的工业时代。这些领域都需要线上系统和线下系统的配合,都需要花钱。

(5)利润小生和农业ofo-chain农户(2020年应该已经倒闭)

2017年6月左右,链农宣称盈利了,于是调侃为盈利小众,又因与美菜相似。com和千年老二的位置,当时的内部危机还不如叫农业领域的ofo。连锁农户的经营模式类似于Meicai.com。同样的自营采购、分销、网上下单、合伙人机制等。不同的是,他是第二名,做决策时可以和第一名保持一致,以免被三四个人超越,获得符合自己水平的利益,或者在资本的要求下和第一名合并,创始人就会离开。但链农的合伙人机制,还是降低成本,扩大影响力的好办法。

作为第二名,连锁农户的水温明显低于美餐,离蒸更远。他需要做的是创造出很多引领美菜的策略,而不是简单的跟随美菜。并且如果可能的话,改变美菜的温水困境,实现领先。

(6)总结

农业信息化在销售端。很多互联网公司还在温水里,等着慢煮。谁先跳出这个锅(农业本身就是个大锅),谁就潜力无限。另外,如果谁能打通蔬菜运输的供应链,肯定是为这些企业服务的。

以上是一个用纯互联网思维做产品的农业营销信息化模式,从线上到线下。后续将继续描述线下门店和互联网巨头的农业销售布局,具体归功于新零售团队和互联网BAT巨头团队。以及农产品生产端和流通端的温水信息蛙。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red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