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为13.68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增长至15万亿元。①供应链金融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为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活动。其本质是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穿插在供应链中。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主要有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电子订单融资模式(无质押)、电子订单融资模式(质押)、网上预付款融资和网上应收账款融资。②其中,提供融资服务的主体包括银行、核心企业、供应链公司和服务商、B2B平台等参与者。
在传统B2B行业,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典型的多主体参与、信息不对称、信用机制不完善的非标准场景。B2B供应链金融涉及的参与者复杂多样,包括应收账款支付方、银行、征信机构、保理机构等。在供应链融资中,由于不同主体需要完成信任认证和金融对接,往往需要数周时间,而层层中介的存在又使得手续成本高昂。此外,由于供应链金融贯穿于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涉及的所有环节,前后覆盖数百个阶段,跨越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地区,金融提供者很难对交易进行自始至终的跟踪。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核心企业占据了“核心” 供应链金融职位。一个核心企业贯穿上下游众多企业,掌握他们的交易数据和应收应付账款,由于实力雄厚,资金充裕,可以提供信托背书。这也导致核心企业模式成为传统B2B供应链金融的主导模式。
作为供应链中信用度最高的节点,核心企业的信用度会随着层级向外向下延伸而逐渐下降。只有与核心企业关系密切、订单稳定的一级供应商和一级经销商才能获得信用背书。而大量处于供应链末端的中小企业,虽然融资需求最强烈,但由于信用逐渐降低,无法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
区块链作为一个分布式账本,为B2B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合作的平台,降低了不同机构、不同层级之间信用合作的风险和成本。区块链可以直接连接金融、风控、物流、仓储等各种服务机构,链上的企业通过提供相应的数据可以获得相应的服务。比如,企业通过为银行、小贷等金融平台提供用户、订单、物流、仓单、合同等信息,对接贷助、三方征信等机构提供的风控服务,直接获取金融平台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区块链对接仓储物流机构,也可以为其风控提供一些支持。在B2B的所有参与者的参与下, 整套数据操作模式将使传统的“最佳调整”模式更加在线化。
由于链上信息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商品在供应链上的生产、转移、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都是真实可信的,多个机构可以实时同步和对账数据,提高了整个行业的透明度。区块链平台的建设可以打通不同层次交易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不与核心企业直接交易的远程企业的授信,大大削弱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的依赖,将范围扩大到整个供应链的末端。可以说,区块链已经实现了信用的一级转让。
企业的数据上传后,通过多方场景验证,保证交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链条上各服务机构掌握的信息流和物流数据,可以和资金流核对。比如复杂的物联网技术和车联网技术,物流仓储机构可以识别对应的订单是否由物流商承运,是否有车联网的GPS数据,车辆上是否有载重,是否有仓单、收据、发货等。这些数据可以与金融机构的资金流进行交叉核对,验证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否基于平台内的真实交易。这种多方互检的游戏规则,给企业设置了相当高的违约成本。
在此基础上,区块链将进一步提升B2B平台的风险管控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平台企业的融资需求,提高盈利能力。具体来说,区块链将确保交易数据、文件和合同的安全性、完整性、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并可以结合智能合同完成智能清算,从而大大降低违约和纠纷的概率。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供应链金融联盟链
联盟链是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的一种区块链类型,是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的一种区块链底层结构。由于其自然生态和开放性,可以提供会员认证、授权、监控、审计等管理功能,解决会员之间的相互信任问题,因此是最适合B2B用于供应链金融的技术。
区块链联盟的最大特点是其共识过程由预选节点控制。与公链不同的是,联盟链的节点数量受到准人标准的限制和限定,新节点准人需要所有节点的批准。因此,联盟链不存在公链经常遇到的“分叉”问题,更容易达成共识;联盟链的数据仅限内部访问,可以为不同级别的成员设置不同的隐私权限,数据私密性高;与公有链相比,联盟链具有私有链的一些特征。由于其节点有限,更容易达成共识,所以交易速度和性能都比公链快。
除了商品防伪溯源、大数据安全、保险欺诈防范等领域,联盟链的主要落地场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布比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com、秒钛工场、链金融科技、中企云链都在推进自己的供应链金融联盟链,积极探索区块链十大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
(2)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
供应链金融ABS是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和资产证券化的结合。资产证券化是以未来现金流收益为担保,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上游企业在供应链中使用这种金融工具,可以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减少对传统银行的信贷依赖,加快资金回笼速度。可以说,供应链金融ABS盘活了供应链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ABS实现快速发展。2月1日,首单以央企为核心、采用货架分销模式的供应链金融ABS获得上交所批准。随后,小米、碧桂园、比亚迪、滴滴等企业纷纷发行供应链ABS,但现有的供应链金融ABS大多基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交易,仍未能跳出核心企业的“1+N模式”。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密钥、共识算法等技术,具有去中介信任、防篡改、交易可追溯等特性。利用区块链技术,每一项基础资产的真实性都可以得到所有参与者的确认和共享,每一项资产的转移都完整、真实地记录在区块链中,便于追踪资产的所有权。 可以有效防止“一次卖多”的现象。此外,区块链可以记录供应链中的每一笔交易,并向所有参与者开放,从而实现交易的真实呈现,甚至消除核心企业对资产和交易的信用背书。一般来说,区块链和ABS
行业的结合可以解决供应链金融ABS中常见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问题,大大提高项目的效率、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基于区块链,可以构建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联盟链,让基础资产、证券化服务商、投资者等参与者共同维护账本,从而打通供应链所有参与者的信息孤岛,促进信息透明,提高风险发现和控制能力,实现基础资产从产生、包装、评级、出售到售后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通过区块链规范资产数据,可以满足交易所的监管要求,方便监管审核,为资产证券化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