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NSK
型号:HR30210J ;30210 ;
旧型号:7210E
公称外径:90mm
类型:圆锥滚子轴承
用途:通用轴承
材质:轴承钢
制式类型:公制轴承
尺寸标准:标准轴承
滚动体列数:单列轴承
组件能否分离:不可分离轴承
能否调心:调心轴承
使用特性:高速
滚道类型:深沟滚道
保持架及其材料:J钢板冲压
滚动体类型:圆锥滚子
样品或现货:样品
加工定制:是
公称内径:50mm
公称宽度:20mm
公司资质:十年品质,信誉保障
订购热线:151-0226-6155
发货地:天津
邮编:300110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承受轴向负荷的能力取决于接触角,即外圈滚道角度,角度越大,轴向负荷能力也越大。圆锥滚子轴承中用量最多的是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在轿车的前轮中,用上了小尺寸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用在大型冷、热轧机等重型机器中。
折叠结构特点
圆锥滚子轴承的类型代号为30000,圆锥滚子轴承为分离型轴承。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在GB/T307.1-94《滚动轴承 向心轴承公差》中所涉及到的尺寸范围内的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与内组件之间是百分之百可以通用互换使用的。
外圈的角度以及外滚道直径尺寸已与外形尺寸相同被标准化规定了。不允许在设计制造时更改。以致使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与内组件之间可在世界范围内通用互换。
圆锥滚子轴承主要用于承受以径向载荷为主的径向与轴向联合载荷。与角接触球轴承相比、承载能力大,极限转速低。圆锥滚子轴承能够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载荷,能够限制轴或外壳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
折叠分类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有一个外圈,其内圈和一组锥形滚子由筐形包罗成的一个内圈组件。外圈可以和内圈组件分离,按照ISO圆锥滚子轴承外形尺寸标准的规定,任何一个标准型号的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或内圈组件应能和同型号外圈或内圈组件实现国际性互换。即同型号的外圈除外部尺寸、公差需符合ISO492(GB307)规定外,内圈组件的圆锥角、组件锥体直径等也必须符合互换的有关规定。
通常,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的圆锥角在10°~19°之间,能够同时承受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的联合作用。锥角愈大,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也愈大。大圆锥角的轴承,后置代号加B,锥角在25°~29°之间,它可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另外,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可以在安装过程中调整游的大小。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或内圈)是一个整体。两个内圈(或外圈)小端面相近,中间有隔圈,是靠隔圈的厚薄来调整的, 也可用隔圈的厚薄来调整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预过盈。
,此种轴承的性能与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基本相同,但比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承受的径向载荷更大,极限转速稍低,主要用于重型机械。
轴承代理商家
Ø 我们是解决各种轴承购买、安装、使用方案的专家。
Ø 我们有十几年各类轴承的销售经验。
Ø 我们是众多轴承用户和公司的优秀合作伙伴。
Ø 我们为合作伙伴提供最优的服务。
Ø 我们不仅是您的销售商,还是您最好的技术顾问。
Ø 轴承型号上万种,具体的产品价格运费以及优惠请电话咨询。
Ø 【销售部吴经理电话:151-0226-6155 】
Ø 【公司网站: 】想了解公司资质及实力,敬请访问!
Ø 相关页:/1249563524.html
Ø 公司阿里巴巴店铺网址:
圆锥滚子轴承的磨削加工中,砂轮和工件接触区内,消耗大量的能,产生大量的磨削热,造成磨削区的局部瞬时高温。运用线状运动热源传热理论公式推导、计算或应用红外线法和热电偶法实测实验条件下的瞬时温度,可发现在0.1~0.001ms内磨削区的瞬时温度可高达1000~1500℃。这样的瞬时高温,足以使工作表面一定深度的表面层产生高温氧化,非晶态组织、高温回火、二次淬火,甚至烧伤开裂等多种变化。
(1)表面氧化层
瞬时高温作用下的钢表面与空气中的氧作用,升成极薄(20~30nm)的铁氧化物薄层。值得注意的是氧化层厚度与表面磨削变质层总厚度测试结果是呈对应关系的。这说明其氧化层厚度与磨削工艺直接相关,是磨削质量的重要标志。
(2)非晶态组织层
磨削区的瞬时高温使工件表面达到熔融状态时,熔融的金属分子流又被均匀地涂敷于工作表面,并被基体金属以极快的速度冷却,形成了极薄的一层非晶态组织层。它具有高的硬度和韧性,但它只有10nm左右,很容易在精密磨削加工中被去除。
(3)高温回火层
磨削区的瞬时高温可以使表面一定深度(10~100nm)内被加热到高于工件回火加热的温度。在没有达到奥氏体化温度的情况下,随着被加热温度的提高,其表面逐层将产生与加热温度相对应的再回火或高温回火的组织转变,硬度也随之下降。加热温度愈高,硬度下降也愈厉害。
(4)二层淬火层
当磨削区的瞬时高温将工件表面层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Ac1)以上时,则该层奥氏体化的组织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又被重新淬火成马氏体组织。凡是有二次淬火烧伤的工件,其二次淬火层之下必定是硬度极低的高温回火层。
(5)磨削裂纹
二次淬火烧伤将使工件表面层应力变化。二次淬火区处于受压状态,其下面的高温回火区材料存在着最大的拉应力,这里是最有可能发生裂纹核心的地方。裂纹最容易沿原始的奥氏体晶界传播。严重的烧伤会导致整个磨削表面出现裂纹(多呈龟裂)造成工件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