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国家的强大取决于航天,航天铝合金材料的关键取决于铝加工、熔炼和铸造金属的质量。
“目前,我国铝合金特种合金铸造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杨海峰告诉记者。带领团队成功铸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合金材料,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杨海峰的终身责任。
铝加工技术深不可测,复杂危险的铸造工艺是铝加工的灵魂。铸造工人看似简单,但如果工艺中的主要参数,如金属化学成分、温度、水压流量、铸造速度、结晶器等配合不好,就会出现多米诺效应,对成品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杨海峰从金相学角度对晶格、结晶、位错和氧化膜形成机理进行了少量研究。针对高镁合金(高粘度)的特点,他下大力气改变结晶器的有效结晶区和浇铸参数,成功制定了高镁方坯隔热膜的生产操作方法,形成了稳定的生产工艺。
撰写了《5052合金正轧铸锭工艺研究》、《铝熔体除气过滤净化装置的研究与应用》、《铸锭产品质量影响的调研报告》等多篇论文,为探索和解决铸造先进铝合金产品问题起到了理论补充作用。
他研究制定了“铝合金A级探伤产品优质操作方法”、“高温雨季铸造方法”、“一定两清三稳”等操作方法,使A级探伤产品合格率达到95%,解决了高温季节铸锭易产生气泡和裂纹缺陷、合金坯底部裂纹等问题。“铝合金A级探伤产品优质作业法”被哈尔滨市政府批准为以“杨海峰”命名的十大优质作业法之一,“一定两净三稳”作业法荣获首届创想杯竞赛优质作业法。
要在航空航天领域生产出有竞争力的铝合金材料,就必须掌握铝加工的核心铸造技术。近年来,公司试验的7系及一系列大型铸锭均为国家重点项目。这种合金是优良的航空航天材料,但成形困难,堪称铝合金铸造的禁区。目前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能生产。杨海峰苦思症结,翻阅大量资料,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多年的铸造经验相结合,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制定了试验大纲。一次、两次、三次,在无数次测试中发现了缺陷。经过论证,他向技术人员提出了改进造型工具、调整铸造速度和水压参数的想法。根据他的建议, 试铸终于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生产这种合金规格的国家,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神舟系列飞船使用的铝合金材料80%以上由杨海峰领导的团队提供。杨海峰本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3年,杨海峰被任命为第二熔铸工区作业长,负责打造高品质生产线。在高端产品的试制中,杨海峰一直在参数的制定、工装工具的准备、铸造工艺的实施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试制现场随处可见他的身影,每一个参数、每一个尺寸、每一个标准都经过反复检查确认,做到万无一失。经过多次试生产,积累了相关数据,生产工艺不断完善。高端产品7050、7B50合金探伤良品率和氧化膜检测合格率不断巩固,达到或超过95%。在镁合金熔炼铸造过程中,他带领大家攻克难关,使MB15合金的成品率提高了40%。 实现了扁锭生产和多模铸造,创造了历史性突破。为公司三年解困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杨海峰像一把火,把全部的光和热都奉献给了董卿铝镁的熔铸,为中铝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而不断探索、实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