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钢贸商天生依赖于钢铁行业的繁荣,也因为钢铁行业的低迷而瞬间崩塌。2012年,钢材流通的无序催生了钢材电商,随后几年遍地开花,达到300多家。
在日前举行的2017“互联网加钢铁”双创高峰论坛上,中钢龙头宝武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德容表示,“通过欧冶尚云等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努力,实现了钢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大大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陈德容认为,钢铁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将使钢铁生态系统更加健康持续发展,为更多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贡献力量。
冶云商成立于2015年2月,是原宝钢集团战略转型的核心平台。欧冶尚云首任董事长是宝钢集团原董事长徐乐江,时任宝钢集团总经理的陈德容也曾担任欧冶尚云总经理。2017年上半年,欧冶尚云平台交易量达3000万吨,同比增长125%。
然而,经过六年的发展,钢铁电商尚未进入成熟阶段。
陈德容在接受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钢铁电商行业远没有达到一个相对成熟和高级的阶段,‘长征’还没有走到一半。”行业内能盈利的人屈指可数,负毛利是持续多年的行业话题。
陈德容直言,300多家钢铁电商背后反映的,其实类似于钢铁行业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率。“钢厂需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事实上,他们在钢铁电商领域也需要提高集中度,所以我们提出构建钢铁电商生态系统。”
行业低、小、散、乱。
钢铁电商起步于2012年。
当时传统钢贸行业崩溃,整个钢材流通一片混乱。钢铁电商带着“提高效率,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层级,降低成本,安全可控”的标签应运而生,随后遍地开花。截至目前,钢铁电商平台超过300家,钢铁电商也成为B2B电商中发展最快的领域。
而各大钢铁电商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也造成了行业的低、小、散、乱。这个特点和中国的钢铁行业如出一辙。陈德容说,“各家开发自己的平台,各家构建自己的系统。”
这种情况给行业本身带来了很多不利。陈德容认为,一方面,单个主体的成本增加,他们分担的业务量相对较少,使得成本分担渠道非常狭窄,所以各个公司的效率并不高。另一方面,对于最终客户来说,要在300多个平台中进行选择,互联网本身就是解决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300多家电商给客户造成了新的选择成本。
但经过近6年的发展,钢铁电商已经呈现出基本格局,少数钢铁电商走在行业前列。
近期发布的《中国钢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钢铁电商行业基本形成了欧洲冶金商、天然商品、寻钢网、钢银电商((835092))四大巨头并存,其他中小型区域性、专业性平台共同发展的竞争格局。
不过,上述报告发布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卢表示,“总体来看,我们预计钢铁电商平台(交易额)高速增长(100%)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可能保持20%左右的中速增长。”
钢铁电商在行业内的渗透率这两年增长不多。2017年上半年,13家钢铁电商平台总成交量为13251万吨,占同期钢铁产量的24%。2015年和2016年,电商平台总交易额分别占同期钢铁产量的20%和19%。
此前,某知名钢铁电商平台负责人也对本报()提到,“目前钢铁电商的用户数量已经接近饱和,很难大规模做下去。另外,经过前几年的连续亏损,钢铁电商的盈利压力很大,已经没钱烧规模了。”
盈利问题还有待解决。
钢铁电商有一个绕不开的尴尬话题。如何盈利?毕竟在2016年之前,几乎所有平台的毛利都已经为负,“烧钱”已经成为行业通病。
2016年第一季度,找钢网宣布全面盈利,成为首家全面盈利的钢铁电商。根据Zhaogang.com发布的公告,该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00多亿元,净利润数千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与宝武集团背书的欧耶尚云、扎根钢贸圈多年的钢银电商等平台不同,找钢网是一个完全依靠资本孵化的产业互联网,也被称为业内最彻底的第三方平台。
2011年12月起,找钢网完成F轮融资。最开始找钢网主要是牵线搭桥(为上下游提供信息,免费获取用户数据),后来引入了自主经营(与钢厂签约或直接购买钢材)。截至目前,找钢网还开发了“肥猫供应链(金融)”、“肥猫物流”和加工业务。
除了找钢网,钢银电商(835092)也在2016年实现盈利。2016年财报显示,钢银电商实现营业收入410.96亿元,净利润1824.62万元,首次扭亏为盈。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和2015年,钢银电商分别亏损1792.54万元和4.4亿元。
尽管如此,钢铁电商目前想要盈利仍然不容易。
行业巨头欧冶尚云方面,虽然背靠宝武集团,但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没有盈利。宝山钢铁(600019)2017年8月1日公告将其欧冶云业务排除在合并报表之外,其中提到,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欧冶云业务总资产为140.98亿元,净资产为24.69亿元;2017年1-6月营业收入329.04亿元,净利润-1.11亿元。
针对亏损的情况,陈德容告诉The Paper(),“当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时,你不应该看你是否能赚到钱。关键是你有没有为客户创造价值。你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得到利益只是时间问题。关键是制度建设。现在我们还在投资阶段。”
陈德容甚至说,“赚钱容易,但你现在赚不到钱。做互联网一定要变得更有价值。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按照陈德容的说法,持续的亏损带来了流量的大幅膨胀。
的确,2016年以来,钢铁电商总交易额的增长基本来自欧冶尚云。数据显示,2016年欧耶尚云交易总额增长280%,2017年上半年增速保持在258%的高位。正如前述报告所指出的,剔除欧叶的云商数量,其他平台的总交易额在2016年仅增长5%,2017年上半年增长28.7%。
陈德容还提到,平台流量的扩大将有利于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推广,即为客户提供融资业务。
事实上,欧耶尚云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成立之初,在原宝钢集团的背书下,平台获得了1600多亿元的银行授信。对于钢铁电商来说,如果想做供应链金融,获得持续低成本资金的能力是前提之一。据陈德容称,欧叶尚云公司有望在2018年盈利。
不过,与欧叶尚云的“不急着赚钱”不同,Oupuzhi.com(002711)总裁姚子平认为钢铁电商的第一关键词是“盈利”。姚子平提到,“我仍然坚持,任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模式都是流氓行为,因为盈利是企业的本质,是为股东和客户创造价值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姚子平认为只靠“烧钱”积累的客户量和不可持续的流量,短期可能支撑估值,但长期可能发展不好,所以pass the package总会有停下来的一刻。
姚子平此前在中国五矿工作了21年,在中国五矿期间,还带领团队推动了中国五矿和阿里巴巴的合并,成立了钢铁电商“五兄弟”。2017年4月,姚子平从央企到私企,从五矿的一个初级指挥,变成了Opus情报网的总经理。
谁会成为千亿估值的巨头?
虽然行业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但参考B2C领域的阿里和JD.COM,难免会让行业对自己的估值产生期待。
京西供应链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付瑶指出,“我们一定能跑出一个大宗商品行业的巨型平台。未来可能只有几个大规模的平台,但区域细分市场也有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京西供应链背后是首钢基金。截至目前,首钢本身在B2B领域还没有做自己的电商平台,但是领投了钢网的E轮和F轮,参与了欧冶尚云的第一轮股权开放,占股5%。
在接受该报等媒体采访时,陈德容也直言,“互联网有自己的规律,数一数二,没有第三第四,最终可能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统一的平台。”
在这个阶段,陈德容认为平台合作是关键。他在论坛上发言时呼吁“所有平台都应该共建共享,不应该你死我活。”以欧冶尚云为例,从成立的名字就强调摆脱原有宝钢电商平台的属性,立志成为真正的第三方平台。
2017年5月,欧冶尚云开放28%股份,募集资金超过10亿元,引入本钢集团、首钢基金、普洛斯、建信信托、沙钢集团、三井物产等6家战略投资者,此外还有126名核心员工持股。宝武集团持股35.28%,宝钢股份和宝钢国际合计持股比例由51%降至36.72%。
按照陈德容的解释,欧叶尚云股权开放的背后有多重意义,其中之一在于“通过股权多元化,真正实现第三方属性的平台公信力”。“由于宝武是钢铁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家总是担心和怀疑欧冶尚云是第三方。虽然我们一再坚持这样的想法,我们一再坚持这样做。过去两年也有一些交易。现在大家对宝武好像都没那么排斥了。大家感觉好像宝武确实是第三者。”
这种股权开放将继续下去。陈德容透露,“明年应该会有第二轮股权开放,之后还会有第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