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贸指数丨中国外贸“负重前行”:“一箱难求”略有缓解,直播短视频成商家新标配

   2023-05-26 460
核心提示: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外需依然强劲,中国外贸在圣诞出货高峰期仍保持良好增长。中国外贸“负重前行”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同比增长22.7%。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直播等形式符合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的热点和中国外贸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价格仍处于高位,但外贸集装箱物流紧张的局面正在逐步缓解。2021年9月采购节数据显示,B2B直播已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夏北京报道“虽然前方拥堵,但你还是在最好的路上。”这或许就是当下外贸从业者的内心写照。

一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仍普遍面临运输能力不足、物流成本飙升、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四难”;另一方面,中国进出口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进出口订单仍保持强劲增长。

中国外贸“负重前行”

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15.55万亿元,增长22.7%;进口12.78万亿元,增长22.6%。与2019年同期相比,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3.4%、24.5%和22%。

外贸的强劲增长也体现在9月采购节的数据上。阿里国际站数据显示,今年9月代购节交易额前10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智利和俄罗斯,分别保持31%、45%、9%、37%、34%、49%和22%。柬埔寨和老挝成为新兴市场的领导者,与去年相比增长率超过100%。


中国进出口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但今年一、二、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9.7%、25.2%、15.2%,呈逐步下降趋势。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外需依然强劲,中国外贸在圣诞出货高峰期仍保持良好增长。但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仍普遍面临运力不足、物流成本飙升、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四难”。"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负重前行."

白明指出,鉴于电煤供需紧张,9月份部分外贸大省面临限电、停产、限产问题。他认为,将限电限产视为“外贸定价权的大动作”过于牵强,但部分外贸企业可能会因限电限产错过订单的交货期,影响下一季度订单的稳定。

“一箱难求”略有缓解。

运力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外贸企业的一大痛点。

近日,不少外贸企业反映,由于国际物流价格飙升和拥堵,今年不少圣诞订单难以按时送达。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曾回应称,今年考虑到香港海事滞留风险,境外客户一般采用网上看房签约的方式提前下单。部分订单已较往年提前装船、提前交货,但部分订单因订舱困难或运费高而积压在国内仓库,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

据上航交易所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示,10月15日,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收于3300.34点,较上期上涨28.64点,创下历史新高,而去年5月该指数还不到850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价格仍处于高位,但外贸集装箱物流紧张的局面正在逐步缓解。

9月30日,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表示,随着我国集装箱制造企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班轮公司加快了空箱回流,目前的月生产能力已从过去的20万标箱提高到50万标箱的历史高位。据各大班轮公司透露,空箱短缺的情况已基本缓解。中国主要集装箱生产企业新增集装箱库存已超过40万标箱,新增集装箱供应有充分保障。

据该协会最新统计,截至2021年9月26日,国内主要集装箱制造企业近40条生产线已连续6个月生产超过50万TEU的国际标准集装箱,产量提升至历史平均水平的2.5倍。新集装箱成品库存46万TEU,新集装箱库存健康平衡率达到104.1%,表明供需相对平衡。

目前全球集装箱存量约为4亿TEU。根据集装箱生命周期淘汰规律,全球每年新增集装箱需求在250万-350万TEU之间,这也是近15年来我国集装箱产销量的波动区间。中国集装箱生产储备现有产能520万标箱,今年已满负荷。目前国际标准集装箱现有产量已达418万TEU,预计年底将突破500万。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受境外疫情反弹影响,部分境外港口严重拥堵,国际物流供应链不畅,船舶作业效率和空箱周转率大幅下降,导致相关航线运力紧张,供需失衡。针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最近做了大量工作来缓解运输能力紧张的局面。

阿里国际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数据显示,2021年9月,平台货运TEU量较3月增长5.8倍,海运整箱较3月增长2倍,空快吨较3月增长22%,到货保障订单量较3月增长443.7%,买家较3月增长293.51%。


海运的动荡也让DDP模式非常受欢迎。全包模式让物流、通关、支付的成本一目了然,这种模式的商品数量比去年增长了6倍以上。支付订单数、支付买家数、销售商品数均为去年同期的两倍。

数字改变生活,也改变外贸交易的载体和形式。

自爆发以来,跨境电商等线上贸易明显提速。海外消费者,无论是2B还是2C,都在大规模转向线上。随着疫情的反复,线上消费习惯已经养成,线下交易向线上迁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021年9月采购节数据显示,B2B直播已经成为商家新标配,9月采购节期间直播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83%。跨境直播同比增长431%;海外观看直播的买家数量同比增长127%;直播商机数量同比增长183%。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直播等形式符合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的热点和中国外贸数字化转型的趋势。近年来,它们被引入广交会等大型展会,打破了线下的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洽谈匹配新订单。

在她看来,作为国内电商的热点,引入直播等手段有利于提高中国外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注意的是,之前的直播主要集中在2C终端,而2B终端的直播可能需要不同的探索。

“2C直播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互动,但外贸领域是2B主导的。消费者和购买者的区别在于,后者高度理性,有严格的预算约束;而且买卖双方都是专业人士,直播可能更侧重于展示产品的创新性和性价比。”

白明指出,线上B2B外贸不断创新高,是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在海外渠道没有打通,缺乏2C经验的背景下,大量原本面向B端的外贸企业更容易转向B2B跨境电商。其过程更快,改造成本更低。随着线上外贸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外贸企业的线上迁移成本越来越低。

第三,随着变异菌株在新冠肺炎的不断进化和传播,海外疫情再次升级,线下市场正在受到新一轮疫情的冲击。由于人员往来不便,大量的线下展会、工厂参观等线下活动被取消,这是很多外贸企业获取订单的主要渠道,他们迫切需要在线上获取新的订单。

最后,网上外贸也在释放贸易创造效应。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会通过网上交易尝到甜头,订单不降反升,而且这种新的贸易形式流程更短,效率更高。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red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