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鄂旗县党委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城乡发展模式,以党员龙头企业为龙头,让农牧民参与并受益于企业担保。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大规模联合种植收获,积极发展规模化现代农牧业,让农牧民和企业逐一分享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了企业和农牧民双赢。
“企业承接农业可以规避农牧民的投资风险,延长农牧民与企业的合作期限,通过企业实现代管、种植、养殖、加工的管理链条,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产业化发展和机械化管理将成为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鄂尔多斯市史圣金农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安俊义说。
在鄂旗县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党员企业带头人安俊义于2012年发展大农业产业,在阿尔巴希苏木赛吾苏嘎查整合土地6万亩,与刘立军等当地3户农民签订合作合同,购买总价500多万元的大型农机,并以史圣金农公司的名义为3户农民提供担保。
到2015年,刘立军不仅收回了所有成本,还再次购买了同样的大型农机。周围的农牧民被鼓励参与购买大型机械。2017年初,通过史圣金农公司担保,鄂托克旗先后购买了19台210马力大型拖拉机,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购买了18台饲草打捆机和3台饲草收割机。到目前为止,史圣金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已为当地农牧民购买大型机械担保贷款近6000万元,总投资1亿元,为鄂托克旗购买配套大型机械22台套。
以大型机械为载体的农民合作社成立后,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公司对公司、单位对单位、一对一的统一管理。公司将土地承包给合作社,以保证合作社成员的稳定收入。
史圣金农公司的6万亩苜蓿基地,每年收获苜蓿的成本为1600万元。以前每次收割都要一个月,每年最多割三茬。购买大型机械后,19台机器只需5天就能完成6万亩土地。
鄂托克旗农技站站长黄斌说:“为了建设农牧业产业园,鄂托克旗政府出资为党员龙头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委派农技站工作人员长期为企业服务,研究优质种子,观察苗期长势,防治病虫害。在这之后,收获时间缩短了,生长期延长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获。进口机械种植均匀,草长势快,产量高,各项指标都达到国际标准,比过去一年三茬的产量高很多。”
收割时间缩短了,大型机械合作社也可以在业余时间出去打工了。刘立军说:“过去,内蒙古没有大型机械,但其他地方的大型机械来工作。目前内蒙古大型机械正在外出作业。麦收时,合作社有十几台大马力拖拉机在安徽、湖北、青海等地作业,每台机械几天就有45万元的收入。我自己在外打工,净收入8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