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经济体制改革转型升级

   2023-05-25 830
核心提示:亳州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到2020年建成“三个中心”(中药材现货交易中心、期货交易中心、国际标准认证中心),着力塑造“三个品牌”(世界中医药产业集群、世界中医药论坛、世界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三个中心”的目标三个千亿”(到2020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中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中医药贸易流通收入突破1000亿元),努力成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签约流转中药材种植土地10.3万亩,加快姚博花海休闲观光世界、中国中医药博览园等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西医并重,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安徽亳州市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名医华佗的故乡,早在明代就被称为“中国药都”。亳州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到2020年建成“三个中心”(中药材现货交易中心、期货交易中心、国际标准认证中心),着力塑造“三个品牌”(世界中医药产业集群、世界中医药论坛、世界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三个中心”的目标三个千亿”(到2020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中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中医药贸易流通收入突破1000亿元),努力成为“世界中医药之都”。

一是“三个中心”实现了中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

首先是扩大有形市场。坚持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建设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太安堂中药特色产业园、长生鲜中药城、神农谷中药电商物流城、九州通中药物流园、华云物流园。去年,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实现交易额超过300亿元,约占全国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二是培育无形市场。依托世界药都网、药品通讯网、药博商城、Zhenyao.com等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培育面向企业(B2B)、面向消费者(B2C、C2C)、线上线下同步经营的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目前,Yaotong.com和姚博商城的会员总数已达81万,去年以来线上线下交易额达到169.8亿元。

三是发展期货市场。以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为平台,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完成500个中药材品种分类标准研究,与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合作制定“中药材大数据云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方案”。期货交易中心的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是建设国际标准认证中心。按照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建设国内首个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将专注于中药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标准修订和技术服务,中心出具的检验数据将得到国家和国际认可。同时,从源头上控制药材标准,加快标准化种植基地、种苗组培繁育基地、“十大安徽药”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初加工基地等“四个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土地流转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 引导农民向药农转变,带动药农致富增收。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16万亩,约占全国的10%,全省的60%。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30.5万亩,安徽亳州中药材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已入驻医药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流转土地近4.7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中药材进出口检测示范基地。

二、“三个品牌”提升中药产业品位。

一是打造全产业链跟进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基地。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培育为重点。基地项目179个,总投资720.8亿元,工业产值160.8亿元。扎实开展“千家知名企业招商攻坚”活动,签约医药项目250个,总投资667.7亿元,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16个。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已有57家落户亳州。启动中药配方颗粒基地建设,华佗国药、济仁药业等5家企业获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已有514个品种申报备案。基地内有178家制药企业, 其中165家通过了GMP认证。

二是推动世界中医药论坛成为中医药领域的智库。主编出版《华佗研究集成》等7部学术著作,连续举办8届全国名中医医院院长论坛,连续7年举办全市中医药知识竞赛、中医药技能竞赛。通过论坛寻找人才,对五类人才分别给予40-300万元安家费和2-2万元生活补贴,灵活引进高端人才,加快科研团队建设。还将加强智力载体建设,创建4个“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重点专科”,成立唐祖宣、 徐经世和吕景山。全市有6个中医药院士工作站和5个中医药博士后工作站,亳州中医药特色产业发展服务基地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三是打造“中医+文化旅游”的中医健康养生目的地。签约流转中药材种植土地10.3万亩,加快姚博花海休闲观光世界、中国中医药博览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实现中医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该市被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药酒、药茶、药膳、中草药汤、中草药花等特色旅游商品和五兽戏体验、华佗夹脊穴理疗、中草药产品DIY等服务项目, 在花戏楼打造明清药膳名街,推出五兽戏、药膳、温泉、养生等2000余种中草药养生旅游产品。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被评为“安徽旅游商品特色街区”,该市被中国药膳研究会授予全国药膳之都称号,10家酒店被授予首批亳州药膳酒店。

第三,“三个千亿”为中医药产业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加大固定资产科技投入。以科技部“火炬计划”中药产业基地和国家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安徽)建设基地为重点,实施现代中药科技重大工程,实现中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以上。目前,全市共有国家-地方联合中药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高新技术企业54家。国家中医药检测中心通过验收,全国首个中医药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估基地落户亳州。与此同时, 与江南大学签约共建产学研服务平台,与天津市中医研究院共建离岸孵化R&D平台,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亳州分院。

第二,注重扶持中医药技术,提高总产值。出台促进药品技术转移、R&D和培育的扶持政策,首批设立10亿元药品技术转移和R&D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药品技术转移。全市有212个中成药品种,394项药品技术转让批文上报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积极培育中药大品种、大品牌,3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济仁药业疏风解毒胶囊在国家医保目录中由乙类提升为甲类,去年单个品种销售额为6.5亿元。大力推进新产品的研发, 九方药业公司牡荆素填补了省内中药一类新药的空白,被列为科技部“十三五”重大项目。北京黄岛植物胶囊(亳州)有限公司填补了该类产品在省内生产的空白,现代中药聚集开发基地正在开发新药品种13个,产值321.6亿元。

三是优化金融服务,加快药材商业流通。帮助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出台全省最支持的激励政策。对注册在亳州的企业,成功在主板、三板、四板上市的,分别奖励600万元、220万元、70万元。目前,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储备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医药企业8家,“亳州现代中药健康产业专板”233家。出台《市外知名企业并购本市医药企业有关事项》,15家医药企业完成改制, 还有31家药企正在洽谈购买品种或合作生产。建立了面向个人和中小企业的“我要贷款”在线平台,注册用户4.6万人,贷款2.5万笔,总额142.6亿元。通过活跃市场,预计今年流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50亿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red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