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锂电池,东京铁塔的LED灯,新航的机上娱乐设备,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产品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松下。
顺应市场的变化,以家电起家的松下不再局限于家电的视野,在B2B转型的道路上踏上了全新的征程。
目前,松下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安防、新能源、冷链、交通等多个领域。,并在电气化住宅设备、环境解决方案、AVC网络和汽车电子四大领域加快业务发展。除了家用电器,通过集成家用电器、能源和空气环境监测,松下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应用也在快速增长。
日前,记者随日本媒体代表团访华,走访了松下冷链工厂、机器人中心等多个业务部门,对松下B2B业务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继续强化技术优势
与B2C业务相比,B2B业务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完全不同,推广难度可想而知。自2013年实施B2B战略转型以来,松下不仅实现了B2B业务的快速增长,还带动公司成功扭亏。目前,松下B2B业务的全球占比已经达到3/4左右。这与松下作为综合电子集团近百年的技术沉淀密切相关。正如松下领先的冷链业务一样,B2B业务的发展坚持技术先行,优势强大。
遍布日本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可以随时为消费者提供美味的午餐、饮料、关东煮和甜点。稍加留意,不难发现便利店的食品储存、烹饪等很多自动贩卖机都有松下的字样。
日本市场的冷冻设备来自松下位于日本群马县的冷链工厂。按照订单流程,群马工厂可以在接到订单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设计、生产和交付。群马工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高、宽固定尺寸的冰箱标准产品有800种,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自1960年涉足冷链业务以来,松下的冷链业务一直在向其他亚洲市场和美洲市场扩张,并凭借其满足客户需求和出色的节能表现,稳固了行业领先地位。
松下坚持环保节能发展,在行业内率先引入CO2自然制冷剂技术,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借助CO2冰箱、LED照明等节能产品,尚超店可大幅节能,并通过EMS能源管理系统和云技术实现降耗和远程控制,最大限度提升门店的环保和能效。
就单一产品而言,松下的优势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削弱,但整合各种产品以提供更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可以凸显松下在产品线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
日前,为了更快速、更全面地响应客户需求,松下整合了中国区冰箱业务,成立了松下冰箱系统(大连)有限公司,负责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安装、维修、服务的一站式冰箱业务。
冷链事业部负责人狄独树表示,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日本相似,超市和便利店发展迅速。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同时,松下将加速引入冷链解决方案。借助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的高附加值解决方案,到2018年,松下整体冷链业务的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日元。
高增长市场的布局
松下在强化固有优势的同时,积极顺应市场热点,布局高增长市场。松下也非常重视由智能技术驱动的机器人产业。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日本也掀起了机器人开发的热潮。鉴于社会老龄化趋势,日本政府提出要举全国之力培育和发展机器人产业。
相比欧美,它更重视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作用。日本提出除第二产业外,重点发展机器人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应用。在这方面,松下还在研究和开发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快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从制造领域扩展到服务、护理和医疗、农业和基础设备领域。
松下生产技术总部负责人Yoshiyasu Benji告诉记者,松下机器人已经在农业和服务业实现了许多商业应用。比如可以帮助行动不便者的辅助床,可以自动或半自动改造成可移动轮椅的护理床,可以判断成熟度的番茄采摘机器人。HOSPI是一个为医院分发药品和运输检查样本的机器人,它获得了很多青睐。在松下纪念医院,一个HOSPI的投资可以让护士每天节省4个小时耗时的相关工作。
未来,随着组件和ICT/LOT技术的结合,基于系统部署和安全技术,松下的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将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