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建超高层的收入要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考虑。在黄易看来,建筑高度虽然不一定能带来高租金回报,但往往能带来更便宜的土地和更便捷高的融资。
李说,建超高层建筑的风险不一定比普通建筑大,但关键在于拿地成本和融资能力。一方面,能建超高层的开发商往往能从政府拿到更便宜的土地;另一方面,当开发商的初始资本达到投资的35%时,就可以撬动项目了。在建设后期,因为超高层建筑的高估值,开发商还可以通过抵押等方式获得便捷的高额融资,通过滚动开发提供现金流。
以正在建设武汉绿地中心、大连绿地中心等超高层建筑的绿地集团为例。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2009年,南昌市政府和济南市政府曾捆绑低价住宅用地,吸引绿地集团在当地建设超高层建筑。另外,哪里有绿地项目,哪里就有很多银行组成的银行集团。在业内人士看来,正是绿地的超高层建筑使其拿地成本低,融资能力强。
但低风险只针对相对成熟的开发商,超高层的回报周期一般较长。世邦魏理仕的资深董事林曾表示,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开发商来说,投资回收期基本在10年左右。如果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开发商需要深耕品牌,周期会进一步拉长。
不同的企业对回收期有不同的要求。李说,一般来说,资金雄厚的开发商选择长期持有物业,通过租赁和升值实现投资回报。相反,他们选择持有一些核心物业,通过销售快速收回投资,从而缩短回报周期。至于自持资产,据高力国际市场研究与项目咨询部总监乔介绍,自持资产有多种运营模式,可以自组,也可以委托专业管理团队合作。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