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58同城。
在公交或者地铁站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种洗脑的广告。“神奇”的是,今年以来,58同城被监管部门点名约谈十余次,仅北京就约谈了三次。各地约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信息和违背诚信方面。
虚假招聘信息泛滥
9月30日,58同城被媒体曝光存在大量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涉嫌欺诈公司。被骗群众金额从730元到1890元不等,涉嫌诈骗金额数百万以上。
58中新董经纬香溢同城
诈骗案无非是受害者在58同城投简历。表面上看,“企业”以上班培训或收取押金为由,要求应聘者缴纳押金,并承诺退还。其实是掉进了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受害者没有追索权。
无独有偶,今年6月,58同城和赶集网被曝招聘陷阱。5500多名受害者被骗,诈骗金额近亿元。有的甚至陷入卖淫窝点和诈骗集团。诈骗金额最高的一个案件,受害人2000多人,诈骗中介费共计6270万元。
针对上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案件,58同城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将对平台用户在求职过程中的时间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并配合公安、司法部门严厉打击“网上非法生产”。
58同城解释称,在其平台发布信息需要通过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以及手机号、人脸识别、身份证验证、芝麻信用认证、银行卡等综合资质审核。平台上发布的所有职位信息都需要通过系统和人工的双重审核才能在页面上显示。任何触发诚信管理系统的警告都将限制发布权限,发布将不会通过。
令人惊讶的是,据说有如此完善的审核机制,为什么虚假信息问题却屡屡发生?
非法发布上市信息
网络信息庞杂,58同城屡屡被曝借机“钻空子”,频频违规踩“红线”,甚至把手伸向国内万亿规模的租房市场,不少租房者被虚假房源信息骗走。
更让人惊讶的是,有报道称,在58同城等网站上,只要付费就可以发布房源信息,而且不需要向网站提供房产证等相关证明。
就像“假房源”频频见诸报端一样,监管层也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9月7日,北京市住建委通报称,58同城等网站房源发布不规范,个人发布房源信息审核不严格,发布主体身份认证和房源真实性核实机制不完善。要求立即整改,删除不合格房源信息。北京市住建委抽查发现,不符合条件的房源约2000家,其中58同城和赶集网约1300家,占比超过60%。
9月14日,北京市住建委再次表示,58同城等网站仍存在未公示经纪人营业执照和信息卡的问题。整改仍不到位的,将与互联网监管部门联合处罚。
反复采访依然不停歇。
在多次被点名后,58同城已经公开承诺进行整改,但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9月21日,北京市住建委、网信办依法约谈58集团主要负责人,责令其立即开展专项整治。整改期间(9月21日18: 00至9月25日18: 00),暂停北京市房屋信息发布。
对此,58集团发布声明回应本次采访,称将立即启动专项整治,9月21日至9月25日,将下架北京所有房源信息。
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58同城被监管部门点名约谈十余次。各地约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信息和违背诚信方面。
早在3月15日,北京市旅游委等部门就针对非法经营者利用58同城平台发布北京“一日游”等虚假旅游信息一事,当场约谈了相关负责人。要求58同城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确保通过交易平台发布旅游信息的旅游经营者信息真实准确。
4月16日,长沙雨花工商分局约谈58家同城平台经营者,尝试建立联动机制,定期筛查平台虚假信息。
6月14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对58同城等网站进行约谈问责。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指出部分房屋存在价格虚假、面积虚假、图片虚假、描述虚假等问题,责令其尽快完成自查整改。
7月2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2018年空调维修消费报告》,指出58同城等11家平台涉嫌从违法经营者欺诈消费者行为中获取不当利益。随后,官方微博也对58同城等平台进行了批评。“维护人员肆无忌惮就应该受到惩罚,相关平台的失察同样难辞其咎。”
官方微博截图
上海市消保委透露,通过58同城平台找到的维修商找不到注册信息,虚构电脑板上门后出现故障,作弊失败,损坏机器。更让人惊讶的是,58同城还以“涉及商业隐私”为由拒绝提供商家信息。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对58同城进行了首次约谈。后者表示,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已被关停,并将加强上海维修类商家的后台数据审核。7月11日,上海市消保委第二次约谈58同城等三家互联网平台,敦促其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替代竞价排名。
8月9日,北京市住建委联合多个部门,约谈58同城等12家主要住房信息发布网站,要求规范住房信息发布。同时要求立即开展自查,删除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房源信息。
58同城面试的背后,看似认错态度良好,实则缺乏具体的执行措施。有媒体调查发现,上述报道的招聘欺诈案曝光后,58同城6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商户资质审核的声明处理不当,升级版的“58服务保障计划”并未取消多次违反条款的商户的信息发布资格。
也有报道称,对于消费者举报的虚假房源,58同城只是“确认后负责删除,对中介没有任何处罚”。
网友曝光了自己受骗的经历。
58集团CEO姚劲波去年底公开表示,“每天有3亿用户在58同城找工作。”58同城作为国内大型招聘平台之一,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商户,也成为很多人求职或租房的选择。
但与此同时,平台充斥虚假信息的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更令人不解的是,58同城公开宣称自己有严格的审核程序,但为何仍默许大量虚假信息的存在?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58同城的商业模式有硬伤。这个平台上发布的招聘信息、二手房信息项越多,收取的费用就越多。但如果没有骗子和虚假信息,信息量就会大大减少,企业的收入也会相应减少。平台为了业绩,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放松监管。
中新经纬在微博上发现,有不少网友反映在58同城求职或租房时被虚假信息欺骗。
“我们说好面试后不收任何费用,就让我交了200元的体检费。”一位网友表示,面试后未被用人单位录用,对方承诺三个月后返还,但没有。
还有很多网友吐槽: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1120: 58上面虚假信息太多,受骗的人不在少数。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不明白这样一个网站的必要性。
@刘佳宇:我在58租房,反复确认是不是房东,见面才发现是中介…
@林语熙:58真的是一个神奇的网站,各种诈骗骚扰都能挺过来。
诈骗分子通过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平台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受害者只能吃“哑巴亏”吗?
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平台要全面落实用户实名登记的规定,这样公安机关也能找到证据。网络平台未履行对用户实名登记的审查义务,或者网络平台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用户在平台上发布违法或者虚假信息的,网络平台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律师郭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以确认平台之前是否做出了先行赔付的承诺,如果是,平台应该承担责任。其次,即使平台没有承诺,也要看平台的规模,因为58平台规模大。如果千千万万的骗子存在,与其名声、江湖地位、义务不符。对于58平台来说,它有义务帮助受害者,包括向公安机关报案。
顺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怀勇也表示,房产网站既然以营利为目的收取费用,就应该对信息的真实性承担一定的监管责任。一旦发现中介发布的房源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网站应对发布虚假房源信息的中介公司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如将发布虚假房源信息的中介或业务员列入黑名单,禁止其今后在网站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