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副市长葛: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产”的工作安排,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大力有序推进企业复产。2月10日复工第一天,“义新欧”中欧班列正式启动。截至2月16日17时,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电商企业、工业企业复工率分别达到89.6%、84%、83.7%,全市电商园区、快递企业全部复工,日快递能力800万单。
市场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和龙头,义乌市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风向标。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二区提前三天于2月18日(农历正月二十五)开业。我们为市场的开放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是建立规范的市场防控体系。推行由商场集团、市场分公司、街区管理单元、经营网格组成的金字塔形阶梯式管理模式,制定市场人员管控、日常巡查、应急处置、场所消毒、人员标准化等防疫标准,实现全区人员聘任、岗位聘任、责任聘任全过程规范化操作。
二是实行人员准入制度管理。通过系统向市场经营者和购买者申报,建立“一人一档”,生成二维码,严格核对人员信息和轨迹,在各检查站扫码测温后进入市场。发现体温异常或14天内到过重点疫区者不予录取。
三是制定场馆人员管理规范。落实市场管理中的“十个必须、十个禁止”,对违反条款者依法处理。
四是利用大数据精准智能管控。每个买家到达经营场所后需要扫码记录轨迹,利用“一人一码”、人脸识别系统、高清摄像头实现场内所有人员轨迹的可追溯。
五是全力保障市场配套服务。市场周边恢复餐饮住宿、外贸、物流、通关、金融等配套服务,确保市场正常开放和正常运营。
截至2月16日17: 00,系统已登记经营户(从业人员)和购房人54679人。预计2月18日市场回报率达到50%,月底达到80%。
记者:围绕市场开放,市场发展委员会在产业链配套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场发展委员会主任楼晓东:市场的开放是一件大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义乌全市的各种资源来保障。自2月10日我市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以来,外地企业家和市场经营户陆续返回义乌。电商、物流、工业、生活服务等行业都在有序复工,其中电商行业反应迅速,2月16日快递量达到900万票。这些都为市场开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围绕2月18日国际商贸城一区、二区开业目标,主要做好“四个畅通”:
第一,客户畅通无阻,为赖艺的买家提供吃、住、行、外贸服务。我们在市场周围安排10多家三星级酒店;提供150个餐饮服务点;开通38条公交线路,三分之二通往国际商贸城;450辆出租车投入运营。有500家外贸企业和100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为采购商提供外贸服务。
二是物流顺畅,为买家和市场经营者提供国际国内物流和本地短途物流服务。“义新欧”中欧班列于2月10日恢复运行。义乌港于2月10日恢复运营。红狮物流园2月13日开园。陆港集团旗下的国内公路港物流中心、江北朱霞物流站、青口物流中心、福田物流中心均于2月16日开业。义乌好运短驳物流平台于2月16日恢复运营。
第三,资金流向顺畅。市场周边有32个银行网点,每个网点都设立了绿色窗口,优先为买家和市场经营者提供本外币存取款、汇款、信贷、跨境结汇等服务。
四是口岸畅通,为买家提供报关通关服务。目前,义乌海关已在义乌口岸、铁路口岸、机场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国际邮件互换局等口岸平台恢复正常运行,提供进出口货物查验、税收担保等服务。
总之,服务于市场开业的各种配套服务基本就绪,万事俱备,只等您的到来!
记者:据我们了解,国际商贸城一区和二区于2月18日开盘。那么,我想问一下,为了市场的平稳有序开放,商城集团做了哪些准备?
上城集团董事长赵:为确保市场平稳有序开放,保护经营户和采购商健康,在开放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公司借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办展经验,对市场实行封闭式单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范防控措施。
第一,人员控制和访问。我们要求所有进场的人都要通过微信小程序填写健康申报表。开市时,他们会带着二维码、身份证和14天的行动轨迹,通过测温进场。在管理模式上,逐级实现金字塔式管理,自下而上分为30个基本管理单元、300个区块管理单元、市场分公司和集团公司四级管理模式,及时了解网格内成员是否出现异常。同时,实行“最小单位控制”。以单一市场地位为基础,按九宫格组成“控制单元”,出现异常情况时对“控制单元”内的经营户进行有效控制。如果买家异常,追查其行为,控制涉事经营者。
二是控制疫情防控标准。一方面,我们组织精干力量,在市场场所管理股成立2-4组应急小组和应急办公室,分门别类应对各种突出情况。比如现场测温时出现体温异常,工作人员会引导其到附近的二级测温点,现场医疗点的医护人员会进行专业的复测和初步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分类。另一方面,在市场上,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消毒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消毒标准,对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进行全覆盖消毒。如卫生间,每小时会消毒一次,把手和蹲坑每半小时消毒一次。
第三,现场管理要规范。为了规范场内人员的行为,我们出台了“十个必须、十个禁止”的行为规范,比如要求进场人员签订入场承诺书,建立“一人一档”;要求经营户验证二维码或登记进店人员信息,采集轨迹信息,确保可追溯;提倡每天自带饭菜,在指定地点有序外卖。违反规定的,依据《义乌市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令第12号》,依法依规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置;涉及的经营户(含从业人员)将同时扣除诚信文明经营积分,并与个人社会信用积分挂钩。
四是防控检查效果。建立了日常巡查的长效机制,采取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现场防控。人防方面,按照“金字塔”管理模式,在每个市场设立了多个市场防疫巡查组,一个商业网格配备一个巡查组,对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在技防方面,利用现场高清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对公共区域进行控制,并与现场检查组实时交换信息。
五是抓智慧防疫基础。前期我们搭建了一系列智能信息平台,在这次防疫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利用智慧管理员APP系统和业务岗位管理系统进行人员安排,区分操作人员的风险类别;通过易信购买小程序在线申报,生成二维码,通过与其他平台的数据匹配,核查进场人群的行动轨迹;通过商家位置扫码,自动留存场内买家行为轨迹信息;通过市场智能监控系统的人脸识别,可以掌握场内流动人群的行为轨迹。
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和努力下,在各经营户和采购商的共同参与下,义乌市场一定能打赢防控攻坚战,全面发展,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外办主任吴丹:义乌到处都是商家。目前全市上下都在积极准备2月18日开市。我们欢迎世界各地的商人来义乌。在前期精准严密的防控措施下,义乌疫情稳定可控,连续6天无新增病例。在采取一系列严格防控措施确保商户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义乌已做好企业复工生产、开放市场迎客的充分准备。市场开放后,防疫工作将更加精准有力。目前,与城市相关的配套服务,如餐饮、酒店、物流、金融、交通等。,有秩序地恢复了, 特别是市场相关配套服务已经正常运转,各地客商可以放心来义乌做生意。
在此期间,我们与外商保持了密切联系。疫情期间,很多外国友人选择留在义乌过春节。由于防控措施到位,新型冠状病毒中的外国人未被感染,均积极参与防疫宣传和志愿服务。旅居海外的外商时刻牵挂着第二故乡,为义乌加油鼓劲,捐款捐物。外国朋友为有效防控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有很多外国朋友向我们询问疫情防控、市场开放等情况。大家对义乌的疫情防控和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准备近期回义乌,或者在回来的路上。比如最近几天, 约旦商人穆罕默德·奈德(Mohammed Ned)已随家人回到义乌,已经在做外贸生意。外商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义乌的发展。
疫情是暂时的,友谊是永久的。我们真诚欢迎世界各地的客商和朋友来义乌发展业务,进一步促进义乌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记者:义乌市场马上就要开业了。面对更多人流、物流风险等新的防控形势,卫生防疫部门做了哪些防控准备?
卫健局局长王瑞全:全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我市严格实施人员管控,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了输入性病例的传播。截至2月17日,我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例,已治愈9例,连续6天无新增病例。从现有病例来看,主要是湖北输入性病例及其引起的二代病例,其密切接触者均已被严格隔离观察14天。
现阶段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控制重点人群,放开健康人群”,防控模式由封闭控制向精准智能控制转变。
一是对外防御投入,严格实施人员分类控制。对来自湖北等重点地区的人员继续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来伊后将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加强对其他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管理,实行自我居家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并在镇街中心医院开展跟踪观察,建立健康档案。
二是内部防扩散,严格执行各项防护措施。积极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公共场所开放管理,继续暂停文化、体育、宗教、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开放。在必须开放的公共场所,要执行严格的通风、消毒、测温、戴口罩、保持距离、不聚集等卫生制度。制定公共交通、六小行业等标准化防控规范,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三是单元作战,构筑基层防疫堡垒。建立镇街、村居、小组等三级作战单元体系和联防联控作战机制,开展“党建+单元”防疫行动。严格落实企业和市场主体从业人员健康监测、企业健康管理、疫情预警等制度。
四是加强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病例。落实卫生编码、日常健康监测、建立健康档案等制度,暂停零售药店销售退烧止咳药品,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管理,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五是制定预案,快速应对突发疫情。制定严密严密、详细细致的防控措施和适应各种情景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启动,将疫情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义乌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安全放心的城市。欢迎来到义乌。
(原题为《义乌市场信息发布厅市场今日开市,多部门答疑聚焦》,由原作者罗整理。编辑楼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