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IT讯】2009年11月29日,由计算机世界主办的2009年两大IT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搜狐IT将对发布会进行现场图文直播。以下是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牟恩东的主题演讲: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牟恩东
牟恩东:很荣幸被邀请参加这个10年一次的IT盛会,也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农村信息化的经验和体会。
刚才,以上嘉宾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壮丽画卷。我认为这些精彩的图片大多是盘绕在我们的城市。我希望今天能和你一起走进希望的田野。其实农村一直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经常被遗忘的地方。农村的互联网应用往往被悄悄搁置。
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农村也是一个沸腾的农村,对互联网的渴求,对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渴求从未减弱。而且,还在不断的欣欣向荣。
说到农村,我们很多朋友都会想到“落后”这个词,而在我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也经常有一些交流,谈到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不足和前景。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是终端的限制。统计显示,2000年农村百户拥有率为0.5%,2001年为5.5%,由此判断农村互联不会有大的前途。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农村互联网应用方面的经验。
首先分析一下我们知道的希望领域,其次是介绍一下家庭联网。常规互联网的转型,我今天提到的关键词是家庭联网模式的建立,向你展示农村家庭联网的未来。
农村互联网服务的背景,由于需求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各方面的不断关注,农村互联网应用服务应该有非常好的氛围,这是非常有利的背景。
这包括网民数量的增加等等。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提供者在推广过程中犹豫不决,是有具体因素的。我所说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包括政府部门和第三方、企业、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以及媒体。这些因素是什么?它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是农业产业,第二是农村的分散经营,不仅包括居住区域的分散,还包括经营内容和经营形式的分散,这就大大增加了锁定服务商的难度。当然还有农民意识的落后等等,也包括我们自己服务商认识的模糊。
由此,我们总结了一句话。基于这种考虑,在有利的氛围下,我们的从业者在做一些模糊的事情,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农村信息化和互联网服务,重新审视我们所面对的农民。
第二部分直接切入今天要讲的关键词,就是家庭联网。这是我们多年来探索和感受互联网在农村发展的切入点。我们从分析农村入手,来理解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户”的概念。
农村有两次大的变化,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解除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所有制,农民的生产经营真正以家庭为表现单位。
第二次是取消农业税。中国农民背负了几千年的税负。这时取消后,也是以户为单位。农民家庭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本粒子,是完整需求的主体,是生产和生存需求的发送单位。只有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才能很好或准确地把握农村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主要方向。
第二次是取消农业税。中国农民背负了几千年的税负。这时取消后,也是以户为单位。农民家庭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本粒子,是完整需求的主体,是生产和生存需求的发送单位。只有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才能很好或准确地把握农村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主要方向。
那个农民公平吗?互联网非常注重信息流,这不是一个时髦的词,但却是今天农村建立互联网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也是极其基础的东西。
这条小溪是怎么来的?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一个农民如果先以户为单位,首先考虑的就是生计问题。如果把一个农民个人作为一个基本但是,首先要研究的是生活。
关注生命和关注生计是两回事。满足生计,就要通过农民的自主生产经营来解决。这样一来,农民的需求会出现在几个方面,包括生产技术、价格报价、专家指导、生产资料,以及一些优惠政策和资金。这些都是农民的需求,所以这些需求通过一些平台和一些传播手段收集起来,然后相互作用,形成信息流。我们看到信息流是农民发的,这也是我们选择住户的原因。
第二个方面是基于信息流的物流。刚才我们看到,农民的需求不仅包括信息、技术、专家,还包括生产资料。因为农业发展到今天,避免农业生产资料是必然的。
对了,我们今天的社会,尤其是在座的各位,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无论是有机食品还是绿色食品,都不可能一点一点的使用化肥农药,但都在合理允许的标准尺度内。
我想说的是,在今天的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是无法避免的,包括农药、化肥、农膜、农机工具等。,这些都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并且已经在信息流中产生出来了。
那么,农民需求的特点,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农民,也是让大家清楚这一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民的需求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多样性,一个是差异性,这两个方面都非常突出。比如多样性,农民因为生产经营的内容不同,分为种植、养殖等等。
我想每个来自农村的人都会明白,常规种植品种有几百种,如果算上几千种中药材的话。每个品种都会改变农民的需求。玉米和水稻对专家、农技、化肥、农药的要求完全不同。所以农民的需求是很不一样的。甚至在同样的生产品种下,比如种植水稻,你的种植规模,你的土地资源条件,你的农民家庭可以投入的人力财力等等。,包括不同的生产规模,其需求也发生变化。
我们选择农户,是因为农户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从农户信息流的产生到其回流有一个环路。那么,农村家庭网络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
这是我们模拟家庭网络的架构图,在其中我们可以继续刚才的话题。很多人会担心农村互联网发展会有瓶颈,主要是终端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探索,总结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单纯上网的不仅仅是电脑,还有手机。
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描述农村互联网应用,只要是互联网内容应用相关的服务,都可以通过短信、信息站、固话语音等方式进行交付和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的框架远不是一个电脑终端能发挥的意义。更多的,我们考虑包括热线、网站、手机短信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这种户户连接的基础设施支撑。
通过这种户户关联,可以实现一户的多样化和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集中,这是农村信息服务的关键。如果没有这种针对性,给一个概念上的农民提供服务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保证我们提供的服务是有效的,能够受到农民的欢迎和回报。
第四点,简单介绍一下物流的建立和形成。因为说到农村家庭联网的应用,其实业内已经有很多前辈,也有很多探索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大部分应该说是失败的。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农村物流的。农村家庭联网应用的增值方面,被很多朋友视为物流。
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对物流的形成把握不准。我今天讲的并不是一种完全成功的形式,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尝试,在这些方面有了一些收获。
这就是我们描述的画面。通过这种户户连接,形成信息流后,可以集中农民的需求,尤其是对农资的需求。在以往对物流的探索中,哪里是瘸腿或者破局的地方?是中间载体。
我们不能直接去顶部中央平台。中国有2.6亿农民和8亿农民。辽宁也有650万农民,不可能直接通过顶级平台和这么庞大的群体对话,更别说物流和信息流了。
所以这其中必然有一个中间和载体,就是我们图上标注的信息站。这是政府这么多年推动的结果。辽宁有5000多个信息站,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还有需求的分配。在此基础上,物流就产生了。我们当初探索和实践的主要是农产品,主要是化肥。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在辽宁的联网经验,包括几个方面。
在系统架构上,家庭联网会有什么样的支持?目前对于辽宁来说,有四个方面是比较成熟的体系。第一个是网络服务平台,是Jinnong.com史圣,第二个是语音服务平台,是12316,第三个是短信服务平台,第四个是我们金农信息站的建制。
作为整个家庭网络架构顶层的中心平台,史圣金农网络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史圣金农网络也是我们12年家庭网络经验的成果,它已经商业化3年多了。所以,目前的基本成果包括这几个方面。
我们成立了一个市场监测小组,对中国60多种养殖的旗舰产品进行市场监测。我们有非常强大的监测团队,每个品种都会出一份市场监测报告,每个轴每半年出一份库存,全年都会有总结报告。
包括收集各种产品数据、生产数据、价格报价、市场数据。可以说,目前,史圣·金农。com是我们互联网最大的资源,农产品市场监测和市场分析。现在很多网站都在用我们的资料,我们的数据已经积累了10年。
我们有800名专家每天接受农民的在线咨询。我们有5670个服务站和45655个农产品博客。农民在史圣金农的网站上开设博客,并在种植时发布供应信息。我家有50亩西瓜,什么种类,怎么经常种西瓜,怎么发。这样一来,后期所有的价格都可以通过博客发布。
包括超市在内的一些买家会密切关注这个博客,因为这个博客发布的信息并不是一次性的,说我买了两毛钱一斤的西瓜。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延迟是无法忍受的。通过我的博客,我可以把生产过程完整的呈现给买家,为农民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交易平台。
另外我们有20万注册的农民互助信息,对农民的管理也很重要。没有农户的管理,服务就无法提供给农户,这个户联网就建立不起来。此外,Jinnong.com史圣还推出了第一部中国农业法典,这是基于危机原则的。目前,我国包括农民在内的各级高校和农业系统在农业典当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个是金农热线12316。金农热线在整个互联网框架中也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32座的农业呼叫中心,农业呼叫大厅约200至300平方米。我们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呼叫中心,致力于为农民服务。印度有数千个呼叫中心。没错,就是it外包。
目前,我们的电话业务量每天超过200例。你什么意思?一进我们的呼叫大厅,铃声就此起彼伏,接线员低声跟农民说话,桌边的专家给农民讲解。我们的墙上有十几个反射屏。每次电脑进来,屏幕上都会解释每个案例的解决方法。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包括传统媒体更广泛的覆盖。
此外,热线的优势还在于可以直达农民,不仅是生产实践,生活需求也是如此。我刚刚结束在农村信息化论坛上的发言,在和周主任、郭主任等一些专家交流的时候,特别提到了这条热线。主题是“计算机村的后服务时代”。我给它泼了一点冷水,我给你带来了一个不在政府系统内的话题。我说的是农民。
所以,我说农民有些事情不能理解,甚至有怨气。这个说法本身就属于农民。比如农民投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自己,也不了解农民。所以没有体现政府把电脑下乡、家电下乡等商品和常规的东西混为一谈的政策。农民在农耕国家是有补贴的,国家要求必须给农民一张银行卡,钱必须直接转进去。
如果国家真的补贴家电,不管是补贴农民还是补贴厂家,都应该有这样的方式。现在农民买彩电或电脑,拿发票报销。整个业务流程农民都不知道。所以10个农民买了10台电脑,9台很好,1台彩电有故障。这个农民心怀怨恨。他在网上写作,打电话,挨家挨户交流。九个农民的声音不会被听到,但这一个会被听到。这是我们的呼叫大厅。
三是短信平台。目前已经积累了6大类43个品种,270万用户,三大运营商的合作。我们崇尚短小精悍,优秀守信。短信具有短信的功能,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系统集成的概念就是这个家庭网络的组成。网站必须实现。借助传统互联网线路实现信息和应用服务的网站和热线,可以影响到每一个农民。
不会上网的可以打电话,不在家的可以用短信。在我们的平台中,在我们的应用服务提供商和农民之间,也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有5000多个信息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信息流,还有物流。这个家庭联网的意义不仅可以形成信息流,还可以形成物流,这是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最根本的原因。
对于农民的服务,不管理农民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什么?农民A和B的养殖种类不同,同样的养殖规模不同,同样的养殖意义不同,意味着需求不同。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对其进行分类,有了管理,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
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真实用户,无论是热线还是网站。这不是伪用户,而是完全可以管理的用户。生产规模有多大,种什么品种等等。
下面简单说一下增值的途径。首先是农产品配送,我们现在正在做。第二个是数据服务,监控市场上的大量数据,包括我们超大规模养殖户的管理仓库。这些信息非常重要,包括我们通过热线进行的调查。
我们的希望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户联网服务模式,服务我们中国的农民,搭建信息流和产品服务的桥梁。
非常感谢你把你的智慧和勇气引向希望的田野。我们也希望在您的关注和支持下,我们在互联网上探索的道路将会成功。我也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能够为我们的农民祈祷,为我们的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让我们的农民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