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质制粒机的用户分布主要在北方,以燃料和饲料为主,肥料是辅助消化手段。生物质制粒机是由饲料颗粒机演变而来的,所以在演变的初期,秸秆颗粒主要作为牛羊的饲料。后来由于节能环保的口号,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和城市环境的改变,秸秆型煤和秸秆颗粒逐渐渗透到生物质能源行业,起到了燃料设备的作用。
生物质制粒机工艺流程:农林原料采集→原料粉碎→原料干燥→造粒成型→冷却→筛分→装袋[1]。
生物质造粒机生物燃料的特点:成型的颗粒燃料具有比重大、体积小、耐燃烧、储存运输方便等优点。成型后的密度为1.1-1.5。发热量可达3400-4800大卡。它是一种高挥发性、低硫含量的固体燃料。
生物质制粒机的性能指标:
密度1.1-1.5t/m3
外部为轻型圆柱形φ6-10mm。
灰分≤2%
含水量≤7-10%
燃烧率≥98%
热效率≥81%
排烟黑度(林格曼等级)粉尘排放浓度≤8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