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华丽转身并全面升级装备制造业,泉州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成为又一剂灵药。通过“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在机器中安装了一个“大脑”,大大提升产品技术性能和附加价值,增强装备特别是基础装备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智力支持,泉州重点汇聚科技力量,引导智本与资本深度融合。
为了打造“人才硅谷”,泉州采取“平台、项目、创新团队”形式,对进驻科技创新中心的各类平台,在建设阶段给予一定补助,优先推荐引进的人才列入省、市人才引进资助计划。此外,泉州还采取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数控技术研发合作、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等措施,对采用本土“数控一代”产品的高技术人才给予500万元补助。
两年间,中科院、华中科大等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在泉州建设了17个相关平台,吸引了600多位高层次人才入驻。这些智本对接资本、智造制造,吸引了八方引智,进一步推动了泉州的科技发展。
走进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公司,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五轴机器手快速有序地将已成型的塑料盒从机床中取出。公司副总经理张冬阳介绍,如今公司采用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的五轴机械手,精度高、效率快、可调试性强。如今,公司每天可取件3万多次,比以前减少了六七个工人的取件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数控一代”不仅为泉州经济发展引入智慧生产线,而且研发投入、创新产出等指标大幅提升,推动企业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一年多来,近百家泉州企业通过引进3D打印、激光裁剪、产业机器人等,建立了“无人车间”。全市九大产业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00多家传统制造业企业都参与到“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中,平均减少三成劳动力,共申报相关专利3000多项,带动全社会相关研发费用投入达10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