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很多人都知道,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之前已经讲解过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命名,本文的主题是二极管的自动控制电路和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本文帮助到有需要的工程师。
二极管控制电路和故障处理
二极管导通后,其正向电阻BQ2022ALPR随电流的变化而略有变化。正向电流越大,正向电阻越小。反之,就是大。利用二极管正向电流与正向电阻之间的特性,可以构成一些自动控制电路。如图,它是由二极管组成的自动控制电路,又称ALC电路(自动电平控制电路),常用于磁记录设备(如卡座)的记录电路中。
1.电路分析准备知识描述
二极管的单向导通只说明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并不能说明导通后二极管有什么具体的特性。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其正向电阻也与流经二极管的正向电流有关。虽然二极管正向导通后的正向电阻相对较小(与反向电阻相比),但如果增加正向电流,导通后的二极管正向电阻会进一步减小,即正向电流越大,正向电阻越小,反之亦然。
不熟悉电路功能对电路工作原理非常不利。在知道电路功能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或者电路中某个元件的作用。ALC电路在录音机的录音卡和卡座中,录音时应控制录音信号的幅度。理解以下具体的控制要求有助于分析二极管VD1的自动控制电路。
(1)当记录信号的幅度小时,记录信号的幅度不受控制。
(2)当记录信号的幅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控制记录信号的幅度,即衰减信号幅度,控制记录信号幅度的电路为ALC电路。
(3)3)ALC电路进入控制状态后,要求记录的信号越大,信号衰减越大。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要求你对电路分析的知识要全面,这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日积月累。
2.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思路。
对该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主要说明以下几点:
(1)如果没有分支VD1,则从第一级记录放大器输出的所有记录信号被添加到第二级记录放大器。然而,在VD1的支路中,从级记录放大器输出的记录信号可能通过C1和导通的VD1流到地,从而对记录信号形成分流衰减。
(2)电路分析的第二个关键是分支到级记录放大器VD1输出信号分流衰减的具体情况。很明显,支路中的电容C1是一个大电容(C1电路符号中标注了极性,表示C1是电解电容,电解电容的容量很大),所以C1是录音信号的一个路径,说明这个支路中的VD1是分流和衰减录音信号的关键元件。
(3)从分流支路的分析中应该理解,如果从第一级记录放大器输出的信号从VD1支路分流很多,则流入第二级记录放大器的记录信号将很小,反之亦然。
(4)VD1打开和关闭。VD1关断时对录音信号没有分流作用,VD1导通时分流录音信号。
(5)电阻器R1连接到VD1的阳极,其给VD1提供控制电压。显然,这个电压控制VD1的导通或关断。因此,R1发出的电压是分析VD1导通和关断的关键。
分析这个电路的难点在于,VD1导通后,利用二极管导通后正向电阻与导通电流的关系进行电路分析,即二极管正向电流越大,正向电阻越小,流过VD1的电流越大,正负电极之间的电阻越小,反之亦然。
3.控制电路通用分析方法概述
控制电路的分析通常分为很多情况,比如把控制信号分成大、中、小几种情况。就该电路而言,控制电压Ui对二极管VD1的控制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当电路中没有记录信号时,DC控制电压Ui为0,二极管VD1关断,VD1对电路工作没有影响。第一级记录放大器输出的所有信号可以被添加到第二级记录放大器。
(2)当电路中的记录信号较小时,DC控制电压Ui较小,不大于二极管VD1的导通电压,因此不足以导通二极管VD1。此时,二极管VD1对级记录放大器输出的信号没有分流作用。
(3)当电路中的记录信号相对较大时,DC控制电压Ui相对较大,使得二极管VD1导通。记录信号越大,DC控制电压Ui越大,VD1的导通程度越深,VD1的内阻越小。
(4)VD1导通后,VD1的内阻减小,级录音放大器输出的一部分录音信号通过电容C1和导通的二极管VD1分流到地。VD1导通越深,其内阻越小,级录音放大器输出信号对地的分流越大,从而实现自动电平控制。
(5)二极管VD1的导通程度由DC控制电压Ui控制,DC控制电压Ui随电路中记录信号的大小而变化,所以二极管VD1的内阻实际上是由记录信号的大小控制的。
4.故障检测方法与电路故障分析
该电路中二极管故障检测的方法是进行替代检查,因为二极管性能不佳也会影响电路的控制效果。当二极管VD1断开时,没有控制效果。此时,在录制大信号时,声音会有波动失真,在录制信号较小时,可以正常录制。当二极管VD1被击穿时,没有控制功能,此时录音声音很小,因为录音信号被击穿的二极管VD1分流到地。以上是二极管相关功能的描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