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米东区人机合作开展春耕春播。图为12日,古牧地镇现代种植基地,无人导航播种机正在播种。
图为古牧地镇西宫村,村民驾驶农机犁地。(记者陈艳通讯员刘东亮摄)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宋建华)气温逐渐转暖,米东区万亩玉米基地开始春耕播种。打造高标准农田,无人导航播种机快速播种,希望的田野呈现新气象。
4月12日,米东区郊区古牧地镇,数十台大型机械在农田里忙着翻耕、平整、播种。
近年来,围绕首都市场,米东区盘活郊区耕地近万亩,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在郊区建设玉米种植基地,依托首都“肉案”主要供应地优势,建设青贮玉米种植基地。
去年,新疆银丰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古牧地镇耕地7500多亩,按照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的标准,建设现代化种植基地。今年将种植玉米3500多亩,甜菜3000亩。
西宫村的耕地上,无人导航播种机驶过,一条笔直的塑料薄膜带在广阔的耕地上延伸。
“这是一台地膜、播种一体机。以前机器播完直接用塑料薄膜覆盖。”新疆银丰农业有限公司米东种植基地负责人刘一说,他们引进了7台无人导航播种机,预计4月底完成基地种植。
机器操作工An.d说,只要设定好路线、覆膜宽度等数据,机器就会通过导航定位自动覆膜播种。安·德说,一台机器播种一亩地需要七八分钟,用时仅为常规地膜播种的十分之一。
除了节省时间,无人导航播种机播种行距精准,适合后期大规模机械化收割,比常规种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5%。
“耕地统一流转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不仅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还可以完善农业设施,改良土壤。”刘伟说,他们目前正在按照国家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基地。
耕地改良也有利于调整种植结构。今年,在米东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企业还引进了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以及北碚南瓜等经济作物。
“建设大规模种植基地,对于大多数村民外出打工的城郊村来说,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西工村党支部书记顾涛说,村民的耕地已经转化为优质良田,村民感觉很舒服。基地优先安排村里就业,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年村民在家门口又多了一份收入。
临近中午,毛公镇西庄子村种植户叶来到播种现场,了解无人导航播种机和玉米新品种,准备在他的500亩青贮玉米基地播种。
叶战军的青贮玉米基地正在春耕。“如果种了一半收获,我们每年都会通过农技推广中心引进新品种,也会向周边基地交流引进新品种的经验。”叶对说道。
新疆银丰农业有限公司每年都会引进三到五个新品种进行试种,然后选出良种。“经过去年的试种,我们留下了两个适合米东区气候和土壤的品种,可以和所有农民分享。”刘伟说。
看着播种后的大面积耕地,叶感叹,有了党的好政策,农民转变思想,用好新农具,一定能在土壤里挖出“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