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耿)在中国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一台黄绿色相间的农业机械格外引人注目。原来,这是一台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高速单粒精密播种机。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理工学院的张东兴,独家揭秘这台小小的机器是如何推动中国玉米少耕免耕播种机的升级换代的。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在实际生产中,玉米免耕播种机存在秸秆清理困难、精量播种单粒率低、播种质量难以控制等核心技术问题。张东兴长期从事机械化教学和科研工作。12年前,他和他的团队开始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研制出高速单粒精密播种机。
“机器在实验室里已经研究得很好了,到地面后会遇到各种问题。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团队解决了该领域的一系列问题,终于有了这个让我们略感欣慰的模型。”张东兴告诉记者,“两年前,我们和相关厂商共同研发生产了这款机器,并进一步推广到实际生产中。”
2019年,项目组终于有了重大突破。该项目创新了秸秆高效清理、高速单粒精密排种、播种深度均匀控制等关键技术,创造了技术模型和系列装备。
张东兴指着实验室里的机械兴奋地告诉记者,在高速单粒精密播种机的实际作业中,玉米会随着机械圆盘的转动一颗一颗地落到田间,实现单粒精密播种,避免了农民在田间繁重的劳动,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玉米出苗的整齐度,节约了种子成本。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实现了玉米生产的低成本、高产高效。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在15个省市、11个国家推广应用。该技术装备已有9家企业转化应用,技术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推动了我国玉米少免耕播种机的升级换代。
2020年,张东兴和他的团队将重点推进东北地区高效规模化生产,同时推进黄淮地区玉米周年高产,积极跟进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深入开展智能化、信息化研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