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通常是指秋收后用玉米秸秆覆盖地表,春季不翻地起垄,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去年吉林推广保护性耕作达到1000万亩,今年有望达到1800万亩。记者走访吉林梨树、双辽、榆树等多个农业大县发现,免耕播种机很受农民欢迎,成为抢手货。
今年2月初,吉林康达农机有限公司恢复生产。由于免耕播种机的销量急剧增加,工人们一直在加班加点赶订单。有的农民一时拿不到现货,就在厂里一边干活一边等。
公司总经理杨铁成说,得益于保护性耕作的大规模推广,今年企业免耕播种机销量已突破4000台,订单爆满。
在吉林省双辽市,文雪农机合作社的成员这几天开着拖拉机拉着免耕播种机在田里播种。只见拖拉机在秸秆覆盖的土地上快速驶过,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气呵成。
文雪农机合作社多年来一直采用保护性耕作。合作社负责人张学武说,这种耕作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还可以保持水分,减少土壤风蚀。“每公顷土地少施20%的化肥,仍能增产10%。增强玉米的抗旱性和抗倒伏性。”
近年来,合作社陆续获得了一批新的免耕播种机。张学武说,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免耕播种机播种速度更快,播种精度更高。“一个坑可以准确地种下一颗种子。万一漏种,播种机会自动报警。”
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既保护了黑土地,稳定了玉米产量,也给很多农民带来了“商机”。
梨树县嘉兴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除了流转100多公顷土地外,还为农民培育了150公顷玉米。合作社从2016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看到效果后,很多农民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合作社耕种。合作社负责人于海江说,一公顷地收几百元,一年能增加几万元收入。
在采取保护性耕作的同时,吉林省德乐农业合作社还通过种植和养殖将牛粪和玉米秸秆发酵成有机肥。通过有机种植,联合社的鲜玉米品质更好,销往全国各地,价格是普通玉米的几倍。联社负责人李德乐说,通过保护黑土地,联社形成了绿色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种田效益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