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控硅的特点。可控硅分为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单向可控硅有三条引线:阳极A、阴极K和控制电极G,双向可控硅有三条引线:阳极A1(T1)、第二阳极A2(T2)和控制电极G,只有在单向可控硅的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
此时A和K之间处于低阻导通状态,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压降约为1V。单向晶闸管开通后,即使控制器G失去触发电压,只要阳极A和阴极K之间维持直流电压,单向晶闸管就继续处于低阻导通状态。只有当去掉阳极A的电压或改变阳极A和阴极K之间电压的极性(交流过零)时,单向可控硅才会从低阻导通状态变为高阻截止状态。一旦单向晶闸管关断,即使在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直流电压,也仍然需要在控制电极G和阴极K之间加一个正向触发电压才能导通。
可控硅的功能介绍及检测方法
单向可控硅的通断状态相当于开关的通断状态,可以用来制作无触点开关。无论施加在双向晶闸管的阳极A1和第二阳极A2之间的电压极性是正向还是反向,只要在控制电极G和阳极A1之间施加正负极性不同的触发电压,就可以触发导通处于低阻状态。此时,A1和A2之间的电压降也约为1V。一旦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开启,即使触发电压丢失,它也可以继续开启。只有当阳极A1和第二阳极A2的电流减小并且小于保持电流时,或者当阳极A1和阳极A2之间的电压极性改变并且没有触发电压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才会被切断, 并且只有再次加上触发电压才能开启。
2.单向可控硅的检测。万用表选择电阻R * 1Ω块,用红色和黑色探针测量任意两个引脚之间的正向和反向电阻,直到找到一对读数为几十欧姆的引脚。此时,黑色探针的管脚是控制电极G,红色探针的管脚是阴极K,另一个空管脚是阳极A..此时,黑色触针连接到被判断的阳极A,而红色触针仍然连接到阴极K..此时万用表指针应该不会动。用短电线瞬间短路阳极A和控制电极G。此时万用表电挡指针应向右偏转,电阻读数约为10欧姆。如果阳极A与黑色触针相连,阴极K与红色触针相连,万用表指针会偏转, 表明单向晶闸管已经被击穿。
3.双向晶闸管的检测。用万用表电阻R * 1Ω,用红黑表笔测量任意两个引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结果显示两组读数为无穷大。如果一组是几十欧姆,连接到该组红黑表的两个管脚是阳极A1和控制电极G,另一个空管脚是第二个阳极A2。确定A1和G极后,仔细测量A1和G极之间的正负电阻。连接到具有相对较小读数的黑色触针的管脚是阳极A1,连接到红色触针的管脚是控制电极G..将黑色触针连接到确定的第二阳极A2,将红色触针连接到阳极A1。此时万用表指针不应偏转,电阻值为无穷大。
然后A2和G极用短线瞬间短路,正向触发电压加在G极上,A2和A1之间的电阻约为10欧姆。然后断开A2和G之间的短路,万用表读数应保持在10欧姆左右。交换红色和黑色探针,红色探针连接到第二个阳极A2,黑色探针连接到阳极A1。同样,万用表指针也不要偏转,电阻值是无穷大。再次立即短路A2和G电极,并向G电极施加负触发电压。A1和A2之间的电阻也约为10欧姆。然后断开A2与G极之间的短路,万用表读数应保持在10欧姆左右不变。
根据上述规则,说明被测双向晶闸管没有损坏,三个管脚的极性判断正确。测试大功率可控硅时,需要在万用表黑笔中串联一节1.5V干电池,以提高触发电压。晶闸管(晶闸管)的引脚判别可采用以下方法判别晶闸管的引脚:首先用万用表R*1K测量三个引脚之间的电阻,电阻小的两个引脚分别为控制极和阴极,剩下的一个为阳极。然后将万用表放在R*10K档,用手指握住阳极和另一只脚,不要让两只脚接触。黑色触针连接到阳极,红色触针连接到剩余的脚。如果指针向右摆动,说明红色触针接在阴极上,不摆动就是控制电极。
可控硅整流器,英文缩写为SCR,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缩写,有时也叫晶闸管。晶闸管是一种三PN结四层结
可控硅的第一个作用:可控整流。
可控硅的功能之一是可控整流,这也是可控硅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众所周知的二极管整流电路只能完成整流功能,但不可控。一旦二极管被晶闸管取代,就构成了可控整流电路。
在一个基本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当正弦交流电压处于正半周时,只有在控制极上施加触发脉冲,晶闸管才会被触发导通,在负载上输出电压。因此,通过改变触发脉冲到达控制电极的时间,可以进一步调节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从而达到可控整流的效果。
SCR的第二个功能是用作无触点开关。
可控硅的第二个作用是用作无触点开关,常用于自动化设备中代替一般继电器,具有无噪音、寿命长的特点。
可控硅的功能3:开关和电压调节。
可控硅的第三个作用是开关和调节电压,常用于交流电路中。因为它是在不同的时间触发的,所以流过它的电流只是它交流周期的一部分,流过它的电压只是它满电压的一部分,从而调节输出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