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海50拖拉机,很多老司机都会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历史。当时家里有一台上海50拖拉机,在十里八村一定会出名。农忙时节,总会有一大群农民在拖拉机后面等着干活,口袋里总会有抽不完的香烟。平时被请客喝酒更是家常便饭。
然而,时过境迁,农机手工业不再是炙手可热的蛋糕,上海50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幸运的是,“上海品牌”得以延续,边肖有幸在展会上看到了最新的上海50拖拉机。
外观:
橘锄罩还是那么友好。驾驶室虽然在细节上进行了改进,换成了框架结构的全玻璃门,但外形并没有明显变化,从远处也能认出是上海50拖拉机。
前配重的位置从原来的前轴两侧移到了发动机罩的前端。与以前的布置相比,现在的位置更加合理,拆装配重更加方便。
以前的机械转向已被液压转向所取代。上海50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厚重的方向盘,尤其是在耕地播种的时候。土壤水分差一点就不好控制了,一天下来胳膊肯定会疼。当然机械转向也有优势,在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操控性好,非常适合跑步和运输。
就动机而言:
从最初的上海495柴油机到后来的4100柴油机,这两款发动机不仅结构简单,皮实耐用,而且保养费用低。如果三年五年换四套,十年二十年都没什么大问题。由于排放标准的提高,虽然还是4100柴油机,但也采用了带涡轮增压的电控单体泵。
驾驶室:
变化最大的可以说是驾驶室了。刚开始的时候驾驶室后面是敞开式的,干农活的时候直接从驾驶室走到农具那里非常方便。当然,这种结构没有密封。如果是跑运输的话,可以在后排装个坐垫和靠背,然后用螺栓把盖子和车辆固定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密封的驾驶室。记得小时候过年前爸爸会把后座装好,正月里开着它走亲戚,很有气势。
手术台上的仪器已经被组合仪器取代。以前,机械分离式仪表、水温表和油表可以单独更换。虽然看似简陋,但确实实用耐用。现在部分车型上还保留了机械仪表。
音箱、灯等开关也从侧面挪到了顶部,从之前的推拉式开关变成了现在常见的翘板开关。
侧窗由之前的两个推拉玻璃改为整体开启的活页窗。那时候窗户导轨上很容易积灰尘,长时间不清洗玻璃会堵塞。
传输:
8+2挡的变速箱一直沿用至今,变速杆、提把等操控机构没有变化。二三十年后,我觉得八个前进档已经很多了,足够了。现在拖拉机已经发展到十几个档位甚至更多,但是还不够。
后轮轴最明显的变化是悬挂的下拉杆装有限位链。记得没有限位链的时候,悬挂的农具总是左右摇摆,不仅农具不稳,时间久了还容易造成竖拉杆断裂。驾车者会在下拉杆的内侧做一个支架,支架上镶嵌木块限制悬挂的左右摆动,类似于进口大功率拖拉机悬挂上的铁阻。
后胎依然是12.4-28的爆胎组装,胎内配重铁的颜色只是有所变化,从原来的青绿色变成了乳白色。
几十年的沧桑和时代的发展,上海50拖拉机的光环早已褪去,甚至销量屈指可数。虽然现在还能看到上海50拖拉机在农村作业,但是它们以优良的品质存活了下来,而且大部分都是十几年的车龄了。但它的展出意义深远,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台拖拉机,更是一代农机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