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欣欣德国德钦报道。
去年通快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速降至10%,而前几年接近100%。但对于这家全球最大的钣金机床制造商来说,中国仍是其最重要的市场,尽管其在中国的销量仅占全球市场的1/10。
通快总经理马蒂亚斯·卡姆穆勒(Matthias kam muller)9月1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通快增长最快的市场。由于去年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不到10%,约为1.8亿欧元,低于前年的40%。这一年,通快集团加大了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开发力度,上半年销售情况呈上升趋势。
“我们现在正在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发展中国所需的机床,并增加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马蒂亚斯·卡姆穆勒告诉本报记者。
他表示,中国市场对高端机床的需求并不大,目前以基础产品为主,但对高端机床的需求一直在增加。
为了扩大钣金机床的需求,通快通过参与客户产品设计的改造,帮助客户用更多的钣金零件替代机加工零件。
与机械加工零件需要切割、打磨等工艺不同,钣金零件是由平板材料通过冲压和切割加工而成。
"用简单的材料和巧妙的设计,这完全可以做到."通快集团钣金部门总经理Jorg Heusel表示,“但我们必须降低成本,满足精度的要求。”
Jorg Heusel认为,钣金并不能完全取代机加工,但即便如此,它仍然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它对中国市场潜力的信心。
马蒂亚斯·卡姆穆勒(Matthias Kammuller)预测,通快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23.49亿欧元,其中大部分将来自机床销售,其他将依赖激光和医疗产品。其中8%用于扩大投资。
通快在全球29个国家拥有52个基地。1990年通过代理进入中国市场,2002年后正式来到中国,逐步实现独立销售。2007年,我们投资建设了生产工厂。然而,中国不在此次投资扩张之列。
目前,通快集团在太仓按照德国模式建设了生产基地,员工440人。马蒂亚斯·卡姆穆勒(Matthias Kammuller)表示,中国现有的生产基础仍然足够丰富,可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因此现在还不是扩大投资的时候。但如果需求继续增长,通快肯定会加大投入。“中国的交付周期是两个半月,而欧洲需要四个月。”马蒂亚斯·卡姆穆勒说,“我们发展的重点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