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D团队的成员正在调试播种机。
“之前播一亩地,我们要10个人一起去,从天亮到天黑,估计要10个小时左右。现在,有了他们的学生亚尔发明的播种机,两个人就可以在三到五个小时内播种。”初夏雨后,田野一片绿色。在诸暨市山山湾蔬菜合作社的大棚里,育苗工老黄欣喜地把手搭在一个白色的“铁结”上。
这台“心结”是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增材制造学院的、邱、张进三位同学自主研发设计的智能穴盘育苗播种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R&D团队在省内的几个种植基地用这种播种机进行了春季育苗试验,由于成本低、效率高,很受农民欢迎。
“我们的播种机有显示屏,可以看到播种是否成功。如果检测到漏播,播种机会马上再播一遍。”R&D团队的大二学生黄涛说,现在回想起来,R&D进程简直“不可思议”。“有了想法之后,我把一切都做得简单踏实,现在我就在这里了。”
R&D队教导员、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楼建中说,疫情期间,农民只能戴着口罩蹲在地上,用事先插好的手指把种子一粒粒放进基质土里。现在只需要两个农民一前一后站在播种机旁边——前面一个负责看显示屏,后面一个负责把塞子拿走。“农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说,‘这样挺省力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温室栽培中穴盘苗的种植仍然需要农民手工完成,操作费时费力,而国外的大型自动播种机并不适合我国中小型温室栽培的需要。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研发的智能穴盘育苗播种机,适用于我国中小型大棚播种,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自从问世以来,这种播种机的功能一直在不断完善。现在已经集成了穴盘供应、基质覆盖、基质打孔、自动播种、漏播、自动浇水等六大功能模块。使用特殊设计的播种轮实现精量播种,播种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盘。
目前,该播种机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先后获得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