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可能不会相信,三四十年前人们吃的整年谷物粉,是男女老少用石磨推出来的。一个过来人提到磨坊,所有人都叹了一口气,感到难过。
石磨是将上下圆石表面一起研磨,由人转圈推动的原始工具。单位是磁盘。石磨直径40-50厘米,上扇厚度约30厘米,下扇厚度20厘米。每磨重80-100公斤。上扇之下,下扇之上,有八组由长至短均匀分布的七条棱线的直角三角形。石脊是用凿子凿出来的,斜着排列,这样磨的时候面粉就可以磨的很顺。磨粉机的上风扇有一个拳头粗的磨眼,可以用手将磨粉机顶部的谷粒放入磨粉机中间进行磨粉。上扇两侧有粗细不一的木橛子,用来连接麻绳扣和研磨棒进行研磨。磨机的下风机固定在磨机上, 并且中间有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圆孔,上面钉着一根高35厘米的木心轴,称为磨芯。磨芯刚好插入上风扇底部中间的圆孔,这样上风扇磨就一直绕着下风扇磨的心轴旋转,保证不出轨。在两个磨粉机的下方,有一个直径约1.2米的木板,用来接面粉。木板下面是一个1米多高的四脚木架,支撑着木板和石磨,四周是圆形的磨道。
推磨是将一根30厘米长的绳扣一端放在一米多长的磨杆中间,另一端系在磨扇的木栓上。研磨棒的前端钉在上扇研磨中,后端放在人的下腹部,然后向前推动上扇研磨。人推磨的时候,一只手拿着磨棒,另一只手不断地把磨顶上的玉米、小麦等谷物从磨眼里拖出来,用沉重的旋转磨把谷物磨成面粉。
记得40年前,农村还没有或者很少有石磨。一个五六十口人的家庭,一年吃了好几吨面粉,一个小时被人慢慢推两斤面粉也不错了。把地瓜干或地瓜丝磨成粉比较方便,就是把地瓜干用研钵捣碎或用手掰成小块,然后磨推两遍,不用面粉筐反复过筛,就成了粗地瓜粉。但是,推两次玉米或者豆粉是不可能的。你一定要把推好的面粉用芦苇筛三下五下,把玉米和黄豆皮从芦苇里磨出来推几下,直到皮上没有面粉为止。让人麻木的是推小麦粉,因为小麦在过去很珍贵。如果能吃一个馒头或者喝几碗面,就相当于过年了。因此, 推小麦粉时,要用不同细节的芦苇把推出来的面粉筛七八遍,分别做成一等、二等、三等粉。三等面后,麸皮要反复研磨,直到变成滑滑的薄麸皮。
那时候我很怕推新年磨,因为全家过年吃的小麦、玉米、年糕、黄豆、红薯等几百斤面粉都要赶在过年前推。推年轮需要大人小孩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摆阵,大人推小孩拉,推个十天半月,一天到很晚,甚至半夜。对天生就愿意在外面撒野,在小黑屋的三尺磨路上转来转去的孩子来说是残忍的,让他们头晕目眩,疲惫不堪。很多孩子经常为了逃避晕头转向折腾的人而偷空,总会招来家长的责骂和殴打。
以前每年过年,农村家庭都要做一筐两筐的豆腐。做豆腐,必须把泡好的黄豆磨碎,和水一起推成细末,然后稀释成豆浆,倒入锅里煮,再把煮好的豆浆舀到坛子里和卤水混合做成豆腐脑,再放进篮子里压豆腐。用水推湿黄豆特别重。推一筐十斤八斤的豆腐,需要大人推着孩子,轮番上阵,真的很累。
推一个磨一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一年下来,你要开着磨跑几十万圈,行程几十万里。你累得喘不过气来,心火刺痛。尤其是腊月二十九开始在大寨读书的那些日子,吃包子的时候,农民一年到头都要在地里干重活,都累得面黄肌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家家户户为了锅里有面,大雨要挑粪,小雨要推磨。人们特别期待在农闲时偶尔用一头毛驴推推磨,为他人分担苦难。勤劳的母亲和姐妹们,为了能在地里多干点男工活,不知道在小小的圆磨路上流了多少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