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首页 > 欢迎光临
丁明杰15206633515 在工件的铸造、焊接、切削、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校直等制造过程中工件的内部会产生残余应力,而残余应力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出现。如:降低工件的实际承载能力而产生裂纹;易发生变形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降低工件的疲劳寿命等。应力消除的工艺有:自然时效、热时效、振动时效、静态过载时效、爆炸时效、循环加载时效等,虽然都有优缺点,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消除和均化残余应力的目的。
振动时效源自于敲击时效,在焊接过程中,施焊一段时间后立即用小锤对焊缝及周边进行敲击以防止裂纹产生,其原因就是随时将焊接应力消除一些,以免最终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但是敲击法能量小、频率低,从根本上起不到消除应力的良好效果。后来发现使工件产生共振时,可给工件输入的振动能力,从而于1915年在美国产生世界上第一台关于振动消除残余应力的专利。直到五十年代后期,电动机制造水平的提高,轻巧的振动时效设备陆续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家出现,并不断地被应用到机械制造业中,大量的实际应用证明这种方法比热时效更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稳定性。 自然时效是通过将工件暴露于... [详细介绍] 暂无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