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面积2.13亩。除去水分和杂质后,换算成标准含水量,实际亩产817斤!”6月13日上午,当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韩伟在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王新顺丰家庭农场宣布测产结果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看着黄澄澄面前的小麦,90年代出生的“新农民”王伟说:“去年秋季汛期播得晚,开局不利。没想到实际产量预测这么高!”
“我家有3亩地。过去,每年都种玉米和小麦。农忙季节,一个人简直忙不过来。现在这些土地都委托给王维了。今年每亩地可以租1200元,不用自己干农活也能拿到钱。看着自己的土地年年丰收,心里高兴!”王新村贫困户王笑着说。
小麦收割后,要迅速搞大豆和玉米带复合种植。14日上午,王伟正忙着调试自己改造的无人免耕气吸播种机。经过不断改进,该机可以实现水、种子、肥料同步播种,而且播种后不用追肥,还可以提前做好土壤保湿,让种子发芽更快。小麦收割后可以播种。在他看来,新型职业农民的“新”离不开科技的应用。“我们现在有30多台(农业)机器,不仅有深耕犁、深松机、旋耕机,还有无人机,真正实现了从种植到收获的机械化,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两行玉米,五行大豆都是按这个标准操作的。”随着播种机的轰鸣声,种子被均匀地播种在土地里。王伟文坐在驾驶室里,没有手动控制车辆。车轮按照设定的轨迹缓慢移动。往身后看,一排排麦垄笔直,间距均匀。播种机走到哪里,地块就完美和谐,不多也不错。王伟说,昨天刚下了一场大雨,土壤湿度比较适宜。天气好的时候,他要改种1074亩大豆和玉米,农时不容错过。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在带状大院里种植大豆和玉米。他说:“夏播之前,所有的耕地都种上了玉米,对于复合种植这个新生事物,也不缺培训和学习。大豆玉米带复合种植是本届政府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实施大豆和油脂产能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
王伟是典型的新农民。虽然还不到32岁,但他已经在希望的田野里奋斗了七八年,也算是“老农”了。王新顺丰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现有土地1074亩,无人植保机等现代农业机械中耕、收、灌、运设备30余台套,固定资产已达近200万元。
“搞大豆玉米带复合种植,是我个人今年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王伟介绍,在东昌府区组织的观摩会上,他对大豆和玉米带复合种植很感兴趣。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今年将所有土地用于大豆和玉米带复合种植。为此,他多次向市、区、街道的农技人员询问种植技术模式、品种选择、机械播种以及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谈及大豆和玉米带复合种植对秋收的影响,王伟算了一笔账:“同时一亩玉米可以种七毛钱左右的大豆,一亩地可以当一亩七毛钱。保守估计秋收可以收获10万斤大豆和100万斤玉米,增收20%不成问题。”
为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种植面积,拉长产业链,走上“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之路,岩寺街道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特色种植基地,按照“土地流转+就近就业”的模式,优先进行土地流转,除每年向贫困户缴纳土地租金外,岩寺街道党工委书记刘表示,下一步要通过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大众报客户端记者高田通讯员张双双方佳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