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风吹草动见牛羊。今天,龙来到了丰都。这里除了全国皆知的“鬼城”传说数不胜数之外,现在也成了市里有名的“肉牛之乡”。
“你看,好多牛。”在坐车去后池坝村肉牛养殖厂的路上,一群黄牛正在往南跑,一会儿排成两排,一会儿排成一排。县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肉牛存栏量约21万头。
“那么多牛,要产生多少牛粪,造成多少污染。想想就够了。”“这个问题问得好。我马上给你看我们的把戏。”工作人员把大家伙领到一个山坡上,指着对面的几个大池子,说牛粪在那里是“宝贝”。
“肉牛养殖的污染主要集中在100头及以上的养殖场,养殖规模越大污染越大。目前我县每年产生牛粪约15万吨。为了‘消化’这些粪便,我们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法。”工作人员说,牛粪产生后,会通过牛粪脱水设备进行干湿分离,干牛粪可以用来生产有机肥。废水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和沼渣,可以用来发电,沼渣可以用来生产有机肥还田种植。对于肉牛屠宰加工厂产生的污水,该县引进设备进行生物净化,达到灌溉用水标准,用于田间灌溉。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其实这是针对大农场的。为实现“生态涵养、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该县不再布局大型养殖场,重点鼓励发展能承受更多环境的小型庭院牧场(20-50头规模),配套牛粪脱水设备和软体沼气池红沼气袋。得到的肥料用于种植双孢菇、牧草、养殖蚯蚓等方法,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所以,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学会了思考;牛之所以是牛,是因为它只吃草。一坨牛粪,经过人类的思考,就不再只是牛粪了。以后池坝村肉牛养殖厂为例,他们的年产量为3.75万头,牛粪制成的成品肥料每年达到5万吨,利用率超过90%。
“你只看到我的表面,却看不到我的内心;你可以怀疑我对环境的影响,我会证明我的有用性;变废为宝不容易,路上总有困难,但那又怎样,即使前路坎坷,我也会创造新的价值。我是牛粪,我为自己说话。”在离开的路上,看着一坨长长的牛粪,鲍晓突然想到了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