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其中,营销管理指标主要考核企业主要产品的品牌度、市场号召力和市场占有率。财务指标主要依据企业财务报告数据考核,如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创新指标考核企业在科技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投入以及对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响应程度。
迈瑞医疗排名第一。
在这份排名中,国内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位列第一。
资料显示,迈瑞医疗目前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三大领域,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全的产品线,拥有安全、高效、易用的“一站式”产品和满足临床需求的IT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的后时代,公司将加大R&D在体外诊断领域自动化和智能流水线的投资,以及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的微生物子业务和呼吸子业务、院内和院间监测与互联,重点培育微创外科、动物医学、AED等子赛道。
同时积极开拓彩超、分子诊断、骨科等种子业务,内外结合研发,加快这些领域的研发步伐。
此外,迈瑞医疗在智慧医疗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睿智联”IT解决方案,构建设备全息数据库,与医院现有临床数据库互补、有机结合,助力大数据研究;
持续开发“睿影云++”影像云平台的应用场景,帮助提升医联体/医联体整体诊疗水平;
我们将继续扩大迈瑞智能实验室IT解决方案在全流程智能管理中的覆盖范围,应用云功能提升检验报告的质量和能力,实现跨部门沟通、跨专业诊疗、跨区域为患者服务。
02
医疗器械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这份榜单中,超过一半的医疗器械企业。除了第一设备公司迈瑞医疗,华大基因、盛翔生物、乐普医疗、高伟骨科、九安医疗、盈科医疗、于越医疗等数十家企业均进入帮扶名单,涉及体外诊断、骨科、心血管、基因检测、康复、眼科等领域。
目前,随着全球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医疗健康行业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此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消费能力,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长期持续增长。
据统计,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约为4519亿美元,2020-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5.6%,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945亿美元。
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支付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体系逐步完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约为7200亿元。2021-2022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15%左右。
与过去五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5%左右的增速相比,未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保持高速扩张态势,在全球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依托国内市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营收增速明显快于国际厂商。在此期间,国产医疗器械迎来了一次集中“检阅”。以迈瑞为例,其产品质量堪比进口品牌。在更了解本土需求的基础上,在功能创新和服务响应上甚至优于进口品牌。
同时,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也在走向世界,与世界同台竞技。有了工程师和本土市场的红利,不久的将来中国将诞生一家医疗器械公司。
03
大多数机械企业都在体外诊断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超过一半的医疗器械企业,大多致力于研发体外诊断领域的相关产品,这得益于近两年的爆发。
从近两年的财报来看,受此影响,盛翔生物、金奎大基因、盈科医疗等体外诊断企业业绩迎来集体高增长。整体来看,医疗器械板块净利润增长的6家是体外诊断企业。在此期间,体外诊断行业发生了大量事件。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体外诊断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让更多的中国体外诊断产品有机会走出国门。
以英特科技为例,仅2021年一季度,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67.35亿元,同比增长770.86%;净利
财报显示,2020年,该业务收入134.52亿元,同比增长660.23%,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19年的84.95%提升至97.22%。2019年底,盈科医疗一次性手套产能190亿只,2020年底已经达到360亿只。
据统计,2019年国内IVD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人民币。2021年1-5月,我国主要诊断试剂产品出口额达到428.46亿元,其中以3002.15万元为代表的试剂产品出口额为389.14亿元。经过洗礼,IVD市场已经达到1000亿,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不可否认,它加速了IVD的发展,但IVD企业不能一辈子吃红利。随着全球防控常态化、国内外防控措施的推进、疫苗接种的逐步普及,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逐渐缩小。那么这个快速成长的群体撤退后该怎么办呢?
潮水退去,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下面的市场环境为所有玩家提供了机会,但只有有实力的玩家才能走得更远。无论是像这样的全球企业,还是迈瑞、盛翔生物这样的国内企业,想要在IVD领域走得更远,进入国际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名气”,更需要善于适应市场的布局!未来,设备之家将继续关注上述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后时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