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光光度计的原理 分光光度计使用一个可以产生多种波长的光源,通过一系列分光计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通过被测样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计算出样品的光吸收值,从而换算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度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的样品必须是均匀的溶液,不能有沉淀。如有沉淀,应摇匀。
1.关系式
光通过被测物质的溶液时,被物质吸收的量与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程长度)成正比,关系如下:A=-lg(I/I)。)=-lgT=kLc其中:a为吸光度; 2.基本原则 我.是入射单色光的强度;I是透射的单色光强度;t是物质的透射比;k是摩尔吸收系数;l为被分析物质的光程,即比色皿的边长c为物质的浓度,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对应的吸收系数为物质的物理常数。当某一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已知时,可以将样品在相同条件下配制成溶液,测定其吸收,这样就可以通过上式计算出样品中该物质的含量。在可见光区,除了一些吸收光的物质外,许多物质本身是不吸收光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剂或处理使其显色后可以测定, 所以也叫比色分析。由于影响显色深度的因素很多,且经常使用单色光纯度差的仪器,因此在测定时应同时使用标准品或对照品。
二、实际应用操作
分光光度计是用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仪器。另一方面,分光光度法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长范围有:
(1)200 ~ 400纳米的紫外区。
(2)400 ~ 760纳米的可见光区。
(3)2.5 ~ 25微米的红外区(以波数计为4000厘米-1 ~ 400厘米-1)。
使用的仪器有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或色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所有仪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本附录的规定进行定期校准。单色光辐射通过被测物质的溶液时,被物质吸收的量与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程长度)成正比,关系如下:1 a = log-= ECLT其中a为吸光度;t是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用(E1% 1cm)表示,即吸收换算成溶液浓度为1% (g/ml),液层厚度为1cm的数值; 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g(以干品或无水物质计算);l是液体层的厚度,厘米。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和相应的吸收系数是材料的物理常数。当某一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已知时,可以将样品在相同条件下配制成溶液,测定其吸收,这样就可以通过上式计算出样品中该物质的含量。在可见光区,许多物质本身除部分外不吸光,但可通过加入显色剂或在一定条件下处理后进行测定,故又称为比色分析。由于影响显色深度的因素很多,且经常使用单色光纯度差的仪器,因此, 测定时应同时使用标准品或对照品。
总结:
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仪器。它通常用于核酸、蛋白质和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分光光度计使用一个可以产生多种波长的光源,通过一系列分光计,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线通过被测样品后,部分光线被吸收,计算出样品的吸收值,换算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度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本文来自www。zhipinjiance.cn/wenda/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