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农业机械化以来,农民不再是背对着天的黄土,而是通过机械化耕作致富。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农民种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农民,把种田作为一生的追求。绥化市北林区的马立军就是其中之一。
驱车4个小时后,记者终于见到了种粮大户马立军。老马已经58岁了。他是北林区人。他从小就热爱这片土地和农业。他跟随国家政策多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地大规模开垦土地,主要种植玉米。从最初的几十亩到现在的七千多亩,他有了自己的科学种植经验。2012年,马立军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从几十亩到今天的7000多亩,从一个普通农民到种粮大户,再到成立合作社成为董事长,马立军默默演绎着他传奇的一生。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马劳意识到是时候转型升级了,于是在2015年秋天,马劳和他的两个儿子成立了合作社。确切地说,他不仅是种粮大户,还是利君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拥有30多台套农机设备,价值1000多万元。
愿意留下来种田的年轻人不多,但马劳的两个儿子和父亲一起经营合作社,自己开农机。马劳告诉记者:“我儿子也热爱农业和农机行业,还考取了农机驾驶证和新型职业农民证。年轻人比较灵活,热爱农业,懂技术又会经营,齐心协力让我们的合作经营蓬勃发展。”
在马劳的办公室里,记者还看到了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黑龙江省副省长刘鑫、省农委主任王锦在利君合作社参观学习的照片。马劳说:“领导们对我们合作社印象很好,认为我们的经营理念、农业机械、改革创新都领先十年、国际化。”
随着合作社的建立,马劳认为设备也应该升级。他把注意力转向了进口农业机械,记者在马劳的车库里也看到了这种机械。一排排进口高端农机。在播种机方面,首选格伦Optima重型精密播种机。马劳告诉记者:“机械化耕作是最节省成本的,但必须有好的产品来支撑。你为什么选择格兰的播种机?买之前听朋友说起过格兰品牌,也在市场上见过他们的产品。朋友反映产品用起来感觉很好,于是在网上了解到Gran有140年历史,中国大庆工厂建于2010年,百年企业,靠产品支撑。所以,这一点毋庸置疑。后来合作社成立时, 合作社采购农业机械中标目录里正好有格兰的播种机。二话没说,订了四个播种机,两个六排,两个十二排,一直沿用至今。产品质量好,除了有时候需要买零件,几乎不需要售后。"
说起三年来使用大播种机的感受,马劳赞不绝口。“优点太多了,不是说某一方面做得好,但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完美的产品。”
高速播种
“我以前买的播种机在国内也是大众化产品,但是自从买了格伦的播种机,可以说是一个顶两个,播种速度提高了不少,工作效率可以提高20%-30%。”老马说。
精湛的工艺
先进的轴承种子盘密封结构取代了传统的橡胶密封,免维护。该种盘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机器买了用了三年就坏了,让老马很吃惊。“黄金的播种期只有一周,播种期争分夺秒。如果机器稍微坏了,耽误半天,损失也不小,几十万都有可能。格兰的播种机在过去三年的播种过程中没有出现过故障,也不需要每次都停下来维修或保养。这是大多数设备都达不到的。”
精心设计
免耕、浅耕和少耕都是适宜的。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和距离,每粒种子的深度一致,距离准确。
简单操作
格兰播种机操作简单,设计非常人性化。比如播种的时候,它有播种监控系统,不需要任何人看管种子。如果有种子破损,传感器会报警,告诉你哪条线没有种子等问题,可以及时处理。播种质量有保证,不会缺苗。技术和设计都非常合理和人性化。调整种距非常方便,一个人就可以调整施肥的舒适角度和高度。六排想调整成五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也降低了成本。
记者也对产品进行了详细了解。此外,格兰的播种机具有同类产品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可以调节免耕播种单元的压力,迫使装置入土,免耕播种开沟盘的最大压力为100公斤/行;播种单体独立仿形,无级可调限深轮浮动仿形,保证垄作或地表不平时播种深度均匀。压种轮独立可调,保证了株距的均匀性和种子与土壤的充分接触,有利于种子发芽。压盖轮的开启角度和压力可以独立调节,以满足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种子对压盖的要求; 液压配重可以减小高速播种作业时机架和工作部件的摆动和振动,实现高速播种。免耕播种辅助强制切茬入土,表层土壤较硬时辅助强制播种。两种产品都属于重型播种结构,可用于保护性播种。
老马的儿子马春雨也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土地管理的经验,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影响的是你的产量和质量,最终是你的钱包。但最重要的环节是播种,播种季节是争分夺秒的。那些不好用的产品会延长你的运营期,影响产量,增加成本。有人会说,各种植物都能发芽,没错,但是后期的生长完全不一样,收获的产量大大降低,损失会很严重,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块地最后的收获不一样。”
记者走访市场时,看到或听别人说,有些人买农机只关注价格。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频繁维修,使用寿命短,找不到销售公司,找不到售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廉价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地块,我推荐你用格兰的播种机,保证你能轻松播种,快乐收获!”老马说。
谈到2019年的计划,马劳说:“今年增加了2000多亩土地。还是继续种地,好好经营合作社吧。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带动更多当地村民种粮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