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媒体11月25日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联合耕播机于11月25日在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通过田间试验,将于今年正式应用于小麦播种作业生产。
根据无人自动驾驶中耕机在田间的实际演示,该机器可以实现自动耕作、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农业生产过程。旋耕深度可达22厘米。
此外,该机依托高精度导航和自动驾驶模块,可实现自动掉头、后退等种植功能。扬州市江都区高级农艺师纪说:“这种智能化的高科技农业先进成套设备,未来将广泛应用于稻麦生产,将彻底颠覆农业生产现状,改变传统落后的作业模式,是我国稻麦生产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智能化、无人化养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结合我国广大的农业区域环境,更适合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农业生产作业。平衡施肥,播种深度和播种宽度一致。有利于形成标准化的农作物种植,更好地控制农作物种植质量。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仍然是小规模经营生产,耕地分散,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土地的适度经营成本无法降低到合适的水平。并且随着当前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土地耕种的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上升,这对国内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为了解决这种痛点,同时也为了提高国内农业机械的智能化、科学化水平,从2008年开始,扬州大学张宏成教授、张瑞红教授组织国内作物栽培、智能控制、农机生产企业和一线农机人员组成专门的科研团队,研发智能化、无人化农业机械等先进装备。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张宏成教授介绍:“这是我们经过近10年的努力,投入2000多万元,组织多学科专家和农业一线科技人员共同攻关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这套成套装备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将有力推动我国农业技术向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