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
1、顶布。为保证高炉顺行,在我单位原燃料条件下,历届高炉均实行自觉开发边缘的操作方针。高炉操作工在焦矿分布上基本都是负角差多环分布。虽然这样保持了顺行,但由于煤气边的发展和煤气利用率低,炉内化学热得不到充分利用,高炉负荷难以增加,燃料比难以降低,在成本上有很大损失。同时,由于边缘气体的发展,炉壁温度高,渣皮难以稳定,风口回旋区无法深入炉膛中心, 炉内料柱不可避免的透气性差。更直接的后果是散热设施增加负荷,被气流冲刷严重,难以长时间维持正常使用。
2.风温。高风温操作是高炉冶炼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但如何合理使用也要注意。我单位对密闭风温混合空气利用指标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炉操作人员人为影响高炉炉况的波动。由于热风炉状态不同,通风保温能力不同,全密闭混风运行导致单个高炉在换炉前后风温、风压波动较大,导致高温带变化,渣带波动,渣皮不稳定。
3.富氧喷煤。我单位高炉风量1450-1480m3/min,风温1150-1180℃,喷煤比约130-140 kg/t,根据首钢风口理论燃烧温度计算公式,我单位该参数处于略高水平。由于富氧达到2500-3000m3/h,可以满足合理的风口理论燃烧温度值2150℃。超过这个值会加剧风口前渣铁生成的温度和速度,从而加剧风口前激烈的热流交换。如果渣铁难以及时穿透死料柱到达炉膛,风口前的高速气流会带动堆积的渣铁接触冲刷风口套, 这将导致风口套的快速磨损和熔化。喷煤富氧的稳定使用,可以避免富氧过多造成风口前氧系数过大(大于1.15),对保护风口套有积极意义。
4、渣铁排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单位各高炉的出钢准点率远低于正常值。高炉内的渣铁不能及时排出炉外,导致炉内渣铁堆积空间减少,从而导致炉料透气性偏紧。但随着渣铁排放不均匀、不及时,出钢前后炉内进料量容易发生变化,导致软熔带波动、渣皮脱落、风口区冷却设备上的渣皮脱落造成的热负荷波动,以及机械冲刷烧风口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