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建(以下简称“邵工”),在闻战之江工作了10年,患有职业病。无论周末还是晚上,只要下雨,他就会感到不安:“钱塘江水位在上涨吗?流速有多快?雨要下多久……”尤其是汛期,强降雨、洪水等复杂情况增多,他更是忧心忡忡。
“水文工作就像给河流把脉。水位、流量、流速等信息的变化就是脉搏跳动。”邵工说,只有及时了解各种水情,才能更好地构筑涨潮退潮之间的安全防线,同时也能长期积累基础水文数据,为钱塘江河口整治和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和平台成为了水文学家的帮手。一旦下雨,邵公打开电脑就可以实时查看水位、流量、降雨量等信息,还可以查看物资变化、巡查任务等等。
“把脉”钱塘江变得越来越“睿智”
2019年,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与海康威视成立联合实验室,围绕数字双江流域和水文现代化发展要求,建设数字双江姜文站,助力之江温温站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升级。
实时高效隔江900米远程监控
受日月引力的影响,钱塘江的潮水每天都会有涨有落,农历初、中旬的潮流更为强大,更需要加强“脉动”。因此,邵公和他的同事们每个月农历二月初二、初三、十七、十八都会乘坐测量船测量钱塘江的水流。
测流线路从蒲元水位站到对岸的燕文水位站,过河约900米,一般往返两次。今年端午,上游的衢州、金华下起了大雨,大量的树枝、异物冲下来,像“小山”。
测量流量时,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小心谨慎。为了避免漂浮物,来回测量一次流量需要40多分钟。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汛期向省水情中心报送的数据量增加,需要更加实时高效。
及格远程监控设备它可以24小时实时“把脉”钱塘江,并将水文数据传输到后台,让水文测验更加高效。而且通过视频水位计、后端水位识别算法等技术,不仅可以智能识别水位数据,还可以保存现场图片,方便数据核查。
算术专家自动统计576组数据
每天早上,邵工会和同事们查看水位、雨量、流量等数据,8点准时报汛。如果数据差异较大,或者数据趋势异常,就需要再次手动检查问题。
这项工作是对耐心的考验。蒲元水位站和燕文水位站各有一套远程监测设备,平均5分钟产生一组数据,一天共576组。还有自动雨量计、浮标海流计等设备的数据。
日清工作管理的应用接入各种水文数据,可以自动统计计算,直观呈现数据变化,帮助水文学家对当天水位一目了然,水位是多少,什么时候,是否与历史数据有很大差异。并且系统会自动计算主辅监控设备的差异,当差异过大或数据缺失时提醒工作人员纠正。
拿着它走吧。管理快递等物料
进入汛期前,枝江温温站将采购一批救生衣、雨靴等物资。资产管理应用据统计,收料已经变得和取快递一样方便了。
只要RFID标签处理的材料通过仓库感应门,你可以自动入库和出库。比如拿了救生衣后,在物资管理应用中会实时减去一个库存,实时准确的整理物资,重要物资有迹可循。
方便省心
更高效、更规范的水文巡查
及格水文巡测管理的应用管理人员可以向工作人员下达任务,如水位测量、站门、站窗、站墙渗漏检查等,并可以查看处理情况和任务报告。
特别是,燕文水位站位于枝江对岸的闻战,隔江900多米。基于巡检引擎的技术能力,可以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使日常工作管理更加规范。
虚拟与现实的结合“3D”掌握数据变化
通过三维模型、AR实景等技术。数字双水文站实现了湿度、雨量、水位等近10种监测数据在虚拟水文站上的数字化制图。虚实结合的空间场景使这些数据立体化,帮助决策者在“3D”中把握数据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调度就近处置人员。
邵公说:“这些现代科技手段改进了我们的测试手段,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水文工作更加规范。”
近年来,海康威视一直在不断做水“文章”。通过多维感知、人工智能、三维建模等技术,构建全天候、多方位、多维度的立体感知监测网络,为安全防汛提供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