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企业会员第1年

北京嘉亿华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加关注0

监控器材、监控系统

搜索
联系方式


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首页 > 公司新闻 > 大赚百亿!受益万亿物联网,海康威视打开增长空间
公司新闻
大赚百亿!受益万亿物联网,海康威视打开增长空间
2023-05-26IP属地 湖北34

  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物联网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物联网市场国家,早在2018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7万亿元,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这主要是由于对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强烈需求。从应用来看,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这使得中国物联网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格局。

  需要指出的是,为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物联网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近日发布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这标志着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当然,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围绕物联网垂直应用的厂商来说,机会将被释放,一些传统企业将再次焕发新机。

  BOE如屏,近年来积极推进物联网转型,营收和净利润实现翻番。根据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季度净利润198-200亿元,同比增长702%-710%。业绩变化方面,2021年本季度,公司显示业务、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业务、MLED业务、智慧系统创新业务、智慧医疗业务均实现快速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继续推动物联网的转型进程。

  海康威视作为传统安防,受益于物联网的发展红利,业绩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季度营收556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109.7亿元,同比增长30%。在我看来,依托核心技术优势,以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场景,以数字智能融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打开了业绩增长空间。

  在智能化的浪潮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得到应用,视频识别、人脸识别等机器视觉在城市和公共场所得到广泛应用。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前景广阔。海康威视作为智能安防,是物联网的受益者之一。可以说,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给了这种传统安全新的机会。目前,海康威视专注于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和智慧服务,提供软硬一体化、云边缘一体化的智能物联网产品和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物联网高度碎片化,海康威视建立了符合行业需求的产品和技术体系。此外,为满足智能物联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嵌入式设备开放平台(HEOP),支持算法或组件的容器化独立部署和灵活调度。目前,原有的硬件产品正逐步迁移到HEOP。通过这个统一的嵌入式软件平台,海康威视所有类型的智能物联网设备拥有相同的软件基础。同时,合作伙伴可以基于HEOP快速迭代智能IOT设备的智能应用功能。

  面对投资者的质疑,海康威视指出,物联网产业的趋势已经看得很清楚,这个新场景的开启可以支撑海康威视未来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为了满足综合体的联网要求,海康在过去几年中一直致力于构建底层平台能力作为支撑,同时保持软件、硬件、数据和算法的各种定制。其实除了这些显性的能力,还有一些隐形的能力,就是碎片化的业务拓展的过程,以及业务流程的内部迭代和改进。这些努力都是希望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还有一个企业级的SaaS服务。作为大连锁行业的“视频+AI”云服务市场,慕云从零售行业延伸到社区、通教、物流等更广泛的细分行业,为连锁用户提供连接、管理、智能、洞察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并通过融合AI和智能IOT技术帮助业务自动化、在线化和流程化,全面推动生产、物流、教育等领域业务效率的提升。此外,创新业务正逐渐成为新的发展动力。2021年上半年,创新业务收入达到55.78亿元,占总收入的16.46%。

  整体来看,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各行各业的人都更加注重新技术的投入,希望通过数字化提高质量和效率,从而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对于海康威视来说,通过物信一体化的平台,可以实现对企业管理问题的洞察和优化,打造完整的数字化双胞胎,从而帮助企业数字化,同时企业的业务能力也得到提升。强大的业务能力也受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青睐。截至10月22日,市值5176亿元,在深市排名第五,仅次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和美的集团。

  数字化在各行各业如火如荼,使得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日益扩大。IDC早前发布的《V1全球物联网支出指南》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支出将达到6904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规模将为深耕这一赛道的玩家释放发展红利。当然,为了在物联网市场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强大的R&D能力和落地场景能力。而海康威视则以技术产品为根,以赋能客户为根本,以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场景,以数字智能融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智能时代的践行者。以IOT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