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
“智勇钱塘”2021 AI云生态大会在杭州开幕。
会议“建设智慧城市,赋能数字企业”为主题
汇聚了5000+行业、生态伙伴、产业人。
用前沿的见解看到新时代的追浪,
城市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共谋。
带你走进会场,来一场科技盛宴。
满满的干货,不要错过。
1.一个试验区: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揭牌。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杭州市副市长等。与会领导为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揭牌。
副市长柯他在讲话中说,试验区的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在此背景下,“智勇钱塘”AI云生态大会作为推动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盛会,意义更加重大。今天的杭州,充满了“数智”的力量。目前,杭州人工智能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和典型企业523家,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位居第一梯队。初步形成了以海康威视等企业、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梯队和“双核多点”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杭州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以开放的心态汇聚各方创新力量, 努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2.一棵树:扎根,做人工智能产业森林里的一棵树。
今年恰逢海康威视20周年。
海康威视胡扬中校长在大会上,他做了“扎根深,做人工智能产业森林中的一棵树”的主题演讲,形象地将海康威视20年的成长比喻为“一棵树”。
20年来,海康威视一直将以“感知+智能”为根,以“数据+智能”为基础,将其培育成商业之树。。海康威视从视频压缩板的开发和生产起家。目前已在感知、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智能算法、数据模型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并大力发展行业业务。目前服务于70多个行业。在业界一直在讨论的“产业+技术”还是“技术+产业”的选择中,海康威视一直坚定地选择前者,深入行业场景改进技术和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
20年来,海康威视一直将“销售网络为根,产学研体系为基”,培育成团队之树。。团队在国内外建立了贴近客户的服务网络,产品已销往155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团队,在国内有三个制造基地,在海外建有三个工厂和四个物流;除了杭州总部的研究院和软硬件产品R&D,R&D团队在国内建立了6个R&D部门,在海外建立了19个省级R&D部门,3个R&D部门。“无论是成立之初的28人,还是现在的4万人,我们一直坚持下到田间地头,坚持用技术创新服务客户,用技术创新赚钱。”胡扬中说。
20年来,海康威视一直将“文化认同为根,运营管理为基”,并将其培育成管理树。。海康威视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厚德载物”的经营理念。把人看成“知其所见,知其所为”,是海康威的使命。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的管理改革从未停止。无论是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质量管理、流程IT、法律合规,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都得到了不断提升。
20年来,海康威视一直将“供应链为根,渠道合作为基”,并将其培育成生态树。。海康威视的价值创造从来都不仅仅是自己内部的活动,而是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甚至行业用户。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全面开放,相互成就,共建产业创新联合体”的合作理念,加强生态合作,共同迎接未来。
展望未来,海康威视将继续坚持。以技术产品为根,以赋能客户为根本。不忘初心,秉承工程师文化,继续以“厚德载物”为理念,以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场景,以数字智能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深耕细作,务实踏实,做智能时代实体经济的践行者。。
3.一座城市:智慧城市数字智能基地服务“城市建设者”
智能时代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海康威视给出了答案,并在大会上正式发布。智慧城市数字智能基地以数据和智能为基础,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基础,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者提供平台、算法、模型和服务,使其能够快速构建智慧城市应用。
数字情报基地提供感知平台(感知赋能平台),支持多维感知、智能感知、集约感知。特别是集约感知,是实现城市各行各业感知资源的整体利用;数字情报基地提供数据平台(物质信息数据平台),为城市感知数据和政务数据的聚合、治理、挖掘和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数字情报基地提供应用平台(智能应用开放平台),分别为边缘节点应用、边缘域应用、云应用、互联网运营应用提供智能应用开放平台。
海康威副总裁毕慧娟说一个城市需要更多的建设者。数字智能基地的发布,就是为“建设者”服务的。为此,海康威视打造了开放式授权系统,它提供了四个开发框架,1000多个开放接口,730多个通用组件,三大类198个软件平台,以及大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工具和服务。海康威视提供系统运维、算法培训、数据工程、应用开发四类培训认证体系。除了杭州2500多平米的线下实训室,东北、西北、西南三个软件R&D部和19个省份的软件R&D部可以承担培训赋能任务,同时提供280多门线上培训课程。
4.洪水猛兽:AI开放平台2.0赋能所有行业
水对一切都有好处。
2018年,海康威视推出AI开放平台,犹如浑水摸鱼,赋能各行各业,帮助实体经济用户实现智能化升级。会上,海康威视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蒲世良宣布人工智能开放平台2.0正式上线,在感知、自主进化、认知计算三大能力方面进行了升级。
AI开放平台2.0根据场景采集和应用信号,借助感知,通过自进化技术和认知计算框架,让AI越来越智能,让各行各业都能基于框架构建适合本行业的认知计算体系。比如与某大型商业银行合作,通过认知计算框架,欺诈账户识别准确率提升20倍以上,一个月有效防止欺诈100次以上。
通过AI开放平台提供的技术能力,2020年各行业用户将训练超过15000个算法模型,超过100个应用行业。未来三年,海康威视将继续为合作伙伴提供免费的AI开放平台培训服务。同时,计划培养5000多元具有人工智能工程能力的认证工程师,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超过100行业联合计划,搭建算法商城,用AI的力量推动产业升级。
动词 (verb的缩写)搭建桥梁: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助力千万行业数字化转型。
帮助用户打通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桥梁”,赋能万千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海康威视的不懈追求。
许海康威视副总裁在大会上,有人说“物联网+AI”是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路径。现在和未来更重要的是AI工程能力。海康威视将数字技术嵌入产业价值链,赋能各领域民生,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场景,成为用户IOT感知和人工智能的伙伴。
目前,海康威视已经在能源冶金、工商企业、服务、教育教学、健康、智慧社区等领域应用AI。
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者,融创副总裁、南方电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浩、招商蛇口数字化官徐晓毅、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夏、招商银行ai实验室负责人等分享了各自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思考。
除了主会,大会还设置了智慧出行、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14个峰会分论坛,并搭建了专门的体验展区,展示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