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海、东海浮标观测站自主研发了自由伸缩智能多功能剖面观测浮标系统,并在舟山海域部署,进入试运行阶段。
浮标系统采用智能控制和自由伸缩刚性结构技术观测海洋剖面,可长期、定点、连续、实时观测剖面水体的水温、电导率、深度、浊度、叶绿素、溶解氧、pH等多参数要素。其智能控制功能可以根据浮标上各种传感器获得的实时数据判断海况,从而自行控制伸缩装置的运行状态,从而安全、长期、稳定地获取剖面水数据。此外,研究团队还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包括太阳能-波浪能多源组合供电模式、视频实时监控功能、多层通量测风功能等。浮标系统是安全的, 具有很强的推广性。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浮标观测网络,构建一个大范围的水体垂直剖面观测网络系统。
浮标系统的开发和部署
相关研究工作是基于中科院研究仪器设备发展项目“基于大型浮标的自由伸缩海洋剖面观测系统的研制”。
目前,黄海和东海的浮标观测站拥有21套浮标观测系统(含合作浮标系统),其中直径15m的三锚浮标综合观测平台1套,直径10m的大型综合观测浮标系统7套,船型综合观测浮标系统3套,直径3m的中型综合观测浮标系统5套, 以及5套直径1-2.4m的小型观测浮标,分布在黄海和东海,主要用于实时采集海洋表面的相关数据。
浮标系统的开发和部署